| 摘要 | 第1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-9页 |
| 1 绪论 | 第9-16页 |
| ·研究背景 | 第9-11页 |
| ·气候变化状况 | 第9-10页 |
| ·纺织服装工业与降低温室气体的关系 | 第10-11页 |
| ·文胸产品低碳发展的必要性 | 第11页 |
| ·研究现状 | 第11-13页 |
| ·文胸的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| ·纺织服装碳足迹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| ·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| 第13-14页 |
| ·研究目的 | 第13页 |
| ·研究意义 | 第13-14页 |
| ·研究路线 | 第14页 |
| ·本文的结构安排 | 第14-16页 |
| 2 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和方法 | 第16-32页 |
| ·碳足迹与碳标签 | 第16-23页 |
| ·概念 | 第16-17页 |
| ·碳足迹及碳标签的研究进展 | 第17-20页 |
| ·碳足迹的计算 | 第20-23页 |
| ·生命周期评价理论 | 第23-28页 |
| ·生命周期评价的概念 | 第24页 |
| ·生命周期评价理论的起源与发展 | 第24-25页 |
| ·生命周期评价的技术框架 | 第25-28页 |
| ·碳足迹计算工具 | 第28-31页 |
| ·碳足迹计算软件 | 第28-29页 |
| ·在线碳足迹计算器 | 第29-31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31-32页 |
| 3 文胸产品生命周期特点及环境影响分析 | 第32-46页 |
| ·文胸产品介绍 | 第32-37页 |
| ·文胸的基本分类 | 第32-33页 |
| ·文胸的基本结构 | 第33-35页 |
| ·文胸常用面料 | 第35-37页 |
| ·文胸的生产加工 | 第37页 |
| ·文胸产品生产阶段特点分析 | 第37-44页 |
| ·文胸产品生产流程分析 | 第37-39页 |
| ·文胸产品生产阶段工序分析 | 第39-43页 |
| ·文胸产品生产过程能源消耗及污染物分析 | 第43-44页 |
| ·文胸产品运输分销阶段特点分析 | 第44页 |
| ·文胸产品使用阶段特点分析 | 第44-45页 |
| ·文胸产品废弃及回收阶段特点分析 | 第45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5-46页 |
| 4 文胸产品生命周期碳足迹影响因素分析 | 第46-55页 |
| ·文胸产品碳足迹概念的界定 | 第46页 |
| ·文胸产品原材料种类的分析 | 第46-48页 |
| ·文胸产品生产过程碳足迹影响因素分析 | 第48-50页 |
| ·加工方法文胸产品对碳足迹的影响 | 第48页 |
| ·加工设备设备对文胸产品碳足迹的影响 | 第48-50页 |
| ·生产管理对文胸产品碳足迹的影响 | 第50页 |
| ·厂内运输对文胸产品碳足迹的影响 | 第50页 |
| ·文胸产品运输分销阶段碳足迹影响因素分析 | 第50-53页 |
| ·运输对文胸产品碳足迹的影响 | 第51-52页 |
| ·销售方式对文胸产品碳足迹的影响 | 第52页 |
| ·产业集群对文胸产品碳足迹的影响 | 第52-53页 |
| ·文胸产品使用阶段碳足迹影响因素的分析 | 第53页 |
| ·洗涤方式对文胸产品碳足迹的影响 | 第53页 |
| ·洗涤剂种类对文胸产品碳足迹的影响 | 第53页 |
| ·文胸产品废弃及回收阶段碳足迹影响因素的分析 | 第53-54页 |
| ·其他因素 | 第54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54-55页 |
| 5 文胸产品碳足迹计算模型的建立 | 第55-66页 |
| ·文胸产品碳足迹计算模型建立的指导思想 | 第55页 |
| ·文胸产品碳足迹计算模型建立的方法与过程 | 第55-61页 |
| ·界定目标及范围 | 第55-57页 |
| ·绘制文胸生命周期过程图 | 第57-59页 |
| ·文胸产品碳足迹数据搜集 | 第59-61页 |
| ·文胸产品碳足迹计算模型 | 第61-65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65-66页 |
| 6 文胸产品碳足迹计算和碳标签输出系统设计与实现 | 第66-92页 |
| ·文胸产品碳足迹计算和碳标签输出系统的设计 | 第66-75页 |
| ·需求分析 | 第66-67页 |
| ·系统总体设计 | 第67-68页 |
| ·系统功能设计 | 第68-69页 |
| ·系统开发流程 | 第69-75页 |
| ·文胸产品文胸产品碳足迹计算系统和碳标签输出系统的实现 | 第75-85页 |
| ·系统实现的工具 | 第75-76页 |
| ·系统的实现 | 第76-85页 |
| ·系统应用实例 | 第85-91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91-92页 |
| 7 总结与展望 | 第92-94页 |
| ·本文结论 | 第92页 |
| ·论文中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| 第92-94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94-98页 |
| 附录 | 第98-105页 |
|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| 第105-106页 |
| 致谢 | 第106-10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