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-7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7-10页 |
| ·研究意义 | 第7页 |
| 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7-8页 |
| ·主要研究内容 | 第8页 |
| ·研究区区域地质概况 | 第8页 |
| ·地球物理测井响应分析 | 第8页 |
| ·长 7 层凝灰岩,油页岩以及泥岩的测井曲线特征 | 第8页 |
| ·长 7 凝灰岩、油页岩及泥岩的分布特征 | 第8页 |
| ·拟采取的技术路线 | 第8-10页 |
|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| 第10-18页 |
| ·区域地质背景 | 第10-11页 |
| ·区域构造演化 | 第11页 |
| ·盆地构造单元划分 | 第11-12页 |
| ·沉积特征 | 第12-14页 |
| ·延长组沉积特征 | 第12-14页 |
| ·研究区沉积特征 | 第14页 |
| ·地层特征 | 第14-18页 |
| ·延长组地层特征 | 第14-16页 |
| ·延长组标志层 | 第16-18页 |
| 第三章 测井曲线识别岩性 | 第18-24页 |
| ·常用测井曲线 | 第18-19页 |
| ·自然电位测井 | 第18页 |
| ·普通电阻率测井 | 第18页 |
| ·声速测井 | 第18-19页 |
| ·井径测井 | 第19页 |
| ·自然伽马测井 | 第19页 |
| ·常见岩性的测井特征 | 第19页 |
| ·油页岩、凝灰岩及泥岩的一般识别法 | 第19-24页 |
| ·油页岩地层模型 | 第21页 |
| ·油页岩测井响应的一般特征 | 第21-22页 |
| ·凝灰岩测井响应的一般特征 | 第22页 |
| ·泥岩测井响应的一般特征 | 第22-24页 |
| 第四章 长 7 油页岩、凝灰岩及泥岩的测井响应特征 | 第24-39页 |
| ·研究区长 7 油页岩、凝灰岩及泥岩测井特征单井分析 | 第24-33页 |
| ·研究区单井测井数据分析 | 第24-33页 |
| ·单井数据分析结果 | 第33页 |
| ·研究区长 7 油页岩、凝灰岩及泥岩测井特征统计分析 | 第33-37页 |
| ·研究区长 7 油页岩、凝灰岩及泥岩测井响应特征对比 | 第37-39页 |
| 第五章 长 7 油页岩、凝灰岩及泥岩的分布特征 | 第39-46页 |
| ·长 7 油层组油页岩分布特征 | 第39-42页 |
| ·油页岩的成因类型 | 第39页 |
| ·长 7 油页岩的沉积环境及分布特征 | 第39-42页 |
| ·长 7 油层组凝灰岩的分布特征 | 第42-44页 |
| ·凝灰岩的成因类型 | 第42-43页 |
| ·长 7 凝灰岩的沉积环境及分布特征 | 第43-44页 |
| ·长 7 油层组泥岩的分布规律 | 第44-46页 |
| 第六章 对下寺湾长 7 油层的开发对策 | 第46-51页 |
| ·开发对策 | 第46-48页 |
| ·开发方式 | 第46页 |
| ·井网系统设计 | 第46-47页 |
| ·超前注水开发 | 第47-48页 |
| ·储层改造 | 第48-51页 |
| ·储层改造工艺 | 第48-49页 |
| ·射孔方式及射开程度 | 第49页 |
| ·压裂工艺及施工参数 | 第49页 |
| ·压裂效果分析 | 第49页 |
| ·体积压裂试验分析 | 第49-51页 |
| 第七章 结论 | 第51-52页 |
| 致谢 | 第52-53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3-54页 |
|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,专利、获奖及社会评价 | 第54-5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