博客与微博的比较研究
| 论文提要 | 第1-5页 |
| 中文摘要 | 第5-7页 |
| Abstract | 第7-11页 |
| 引言 | 第11-14页 |
| 第一章 传播学视野下博客与微博的比较 | 第14-23页 |
| ·传播参与者的比较 | 第14-17页 |
| ·博客的传播参与者 | 第14页 |
| ·微博的传播参与者 | 第14页 |
| ·比较 | 第14-17页 |
| ·传播内容比较 | 第17-19页 |
| ·博客传播内容的特点 | 第17页 |
| ·微博传播内容的特点 | 第17-18页 |
| ·比较 | 第18-19页 |
| ·传播方式比较 | 第19-23页 |
| ·博客传播方式的特点 | 第19页 |
| ·微博传播方式的特点 | 第19-20页 |
| ·比较 | 第20-23页 |
| 第二章 微博——博客的“补偿” | 第23-27页 |
| ·“人性化趋势”理论和补救性媒介 | 第23-24页 |
| ·博客到微博的“人性化趋势”和“补偿” | 第24-26页 |
| ·从博客到微博,满足人感官延伸需求的进化 | 第26-27页 |
| 第三章 博客到微博——人内心需求的产物 | 第27-34页 |
| ·心理对于媒介进化的作用 | 第27页 |
| ·传播者的内心需求分析 | 第27-30页 |
| ·自我形象塑造的满足感 | 第28页 |
| ·使用媒介工具的诉求 | 第28-30页 |
| ·社会报偿的诉求 | 第30页 |
| ·受众的内心需求分析 | 第30-34页 |
| ·寻找社会归属感 | 第31页 |
| ·使用媒介工具的外在诉求 | 第31-33页 |
| ·社会报偿诉求 | 第33-34页 |
| 第四章 结论 | 第34-36页 |
| ·微博为什么会“火” | 第34页 |
| ·从博客到微博,人对媒介的又一次胜利 | 第34-35页 |
| ·人类媒介的未来 | 第35-36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36-37页 |
| 注释 | 第37-38页 |
| 后记 | 第3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