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0页 |
引言 | 第10-12页 |
一、目的性互动——富勒司法理论的前提 | 第12-19页 |
(一) "目的"性活动(purposive activity) | 第12-14页 |
(二) 互动(interaction) | 第14-17页 |
(三) 理性(reason) | 第17-18页 |
(四) 总结 | 第18-19页 |
二、富勒司法理论的具体内容 | 第19-28页 |
(一) 司法是一种社会秩序化形式 | 第19-20页 |
(二) 理性是司法的核心特征 | 第20-23页 |
(三) 对立的论辩制度是司法程序所必需的 | 第23-25页 |
(四) 多中心任务:司法的限制 | 第25-28页 |
三、公法模式的批判 | 第28-33页 |
(一) Eisenberg的强回应性原则 | 第28-29页 |
(二) 公法模式vs.纠纷解决模式:切埃斯和费斯的批判 | 第29-33页 |
四、对费斯批评的回应 | 第33-39页 |
(一) 对两个关键问题的回应 | 第33-36页 |
(二) 费斯与富勒的分歧 | 第36-39页 |
结论 | 第39-4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0-43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| 第43-44页 |
后记 | 第4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