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0页 |
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0-22页 |
·马铃薯及其应用 | 第10-11页 |
·马铃薯病毒及脱毒技术 | 第11-14页 |
·马铃薯病毒 | 第11-13页 |
·马铃薯X病毒 | 第11-12页 |
·马铃薯Y病毒 | 第12页 |
·马铃薯A病毒 | 第12页 |
·马铃薯卷叶病毒 | 第12页 |
·马铃薯S病毒 | 第12-13页 |
·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 | 第13页 |
·马铃薯脱毒技术 | 第13-14页 |
·茎尖培养脱毒法 | 第13-14页 |
·热处理脱毒法 | 第14页 |
·病毒抑制剂法 | 第14页 |
·愈伤组织培养脱毒法 | 第14页 |
·其他脱毒方法 | 第14页 |
·培养基中不同添加物的营养价值 | 第14-17页 |
·碳源 | 第15页 |
·氮源 | 第15-16页 |
·植物生长调节物质 | 第16页 |
·其他营养元素及物质 | 第16-17页 |
·植物的抗病机制 | 第17-19页 |
·结构抗性 | 第17-18页 |
·固有的结构抗性 | 第17页 |
·诱导的结构抗性 | 第17-18页 |
·生理生化抗性 | 第18-19页 |
·固有的生化抗性 | 第18页 |
·诱导的生化抗性 | 第18-19页 |
·植物酶 | 第19-20页 |
·超氧化物歧化酶 | 第19页 |
·过氧化物酶 | 第19-20页 |
·过氧化氢酶 | 第20页 |
·多酚氧化酶 | 第20页 |
·纤维素酶与果胶酶 | 第20页 |
·研究内容及目的 | 第20-22页 |
第二章 不同添加物对马铃薯脱毒苗生长的影响 | 第22-35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22-24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22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22-24页 |
·培养基配制及灭菌 | 第22页 |
·马铃薯脱毒苗接种、培养及数据分析方法 | 第22页 |
·不同碳源对马铃薯脱毒苗生长的影响 | 第22-23页 |
·不同氮源对马铃薯脱毒苗生长的影响 | 第23页 |
·不同氮素比例(NO_3~--N/NH_4~+-N)对马铃薯脱毒苗生长的影响 | 第23页 |
·尿素对马铃薯脱毒苗生长的影响 | 第23页 |
·活性炭对马铃薯脱毒苗生长的影响 | 第23-24页 |
·碳源与氮源相互作用实验 | 第24页 |
·碳源与氮源相互作用实验 | 第24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24-33页 |
·不同碳源对马铃薯脱毒苗生长的影响 | 第24页 |
·不同浓度蔗糖和绵白糖对马铃薯脱毒苗生长的影响 | 第24-25页 |
·不同氮源对马铃薯脱毒苗生长的影响 | 第25-28页 |
·不同浓度硝酸钾对马铃薯脱毒苗生长的影响 | 第26-27页 |
·不同浓度硝酸铵对马铃薯脱毒苗生长的影响 | 第27-28页 |
·不同硝态氮与铵态氮的比例对马铃薯脱毒苗生长的影响 | 第28-29页 |
·尿素对马铃薯脱毒苗生长的影响 | 第29-31页 |
·活性炭对马铃薯脱毒苗生长的影响 | 第31-32页 |
·碳源与氮源相互作用实验结果分析 | 第32-33页 |
·讨论 | 第33-35页 |
第三章 酶活分析 | 第35-47页 |
·实验药品及仪器 | 第35-37页 |
·实验药品 | 第35页 |
·实验仪器 | 第35-36页 |
·缓冲液的配置 | 第36-37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37-38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37-38页 |
·酶活测定 | 第38-43页 |
·粗酶液的制备 | 第38页 |
·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测定 | 第38-39页 |
·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测定 | 第39页 |
·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测定 | 第39-40页 |
·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测定 | 第40-41页 |
·纤维素酶活性测定 | 第41-42页 |
·果胶酶活性测定 | 第42-43页 |
·绘制标准曲线 | 第43-44页 |
·葡萄糖标准曲线绘制 | 第43页 |
·D-半乳糖醛酸标准曲线绘制 | 第43-44页 |
·结果分析 | 第44-47页 |
·脱毒苗的酶活分析 | 第44-45页 |
·优化后的脱毒苗酶活分析 | 第45页 |
·讨论 | 第45-47页 |
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47-4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8-53页 |
致谢 | 第5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