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中文摘要 | 第1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-7页 |
| 第一章 前言 | 第7-21页 |
| ·植物类受体激酶的结构,分类和功能 | 第7页 |
| ·SERKs成员的发现和结构特点 | 第7-8页 |
| ·BAK1与BRI1的互作感知BR信号 | 第8-13页 |
| ·BAK1与FLS2的互作参与多肽flg22的天然免疫信号 | 第13-18页 |
| ·BAK1/BKK1与BIR1调节细胞死亡 | 第18-19页 |
| ·SERK1与HEASA共同调控花器官脱落 | 第19-21页 |
|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| 第21-38页 |
| ·酵母双杂交相关实验 | 第21-23页 |
| ·植物材料 | 第23-24页 |
| ·植物致病菌菌株相关实验 | 第24-25页 |
| ·分子生物学实验 | 第25-36页 |
| ·细胞生物学方法 | 第36-37页 |
| ·仪器设备 | 第36-37页 |
| ·原生质体转化 | 第37页 |
| ·组织学方法 | 第37-38页 |
| 第三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 | 第38-59页 |
| ·第十家族和第十一家族成员的进化关系 | 第38-39页 |
| ·膜蛋白酵母双杂交方法筛选与BAK1互作的膜蛋白 | 第39-42页 |
| ·mbSUS系统中添加配体检测 | 第42-43页 |
| ·RLK185是一个未发表的LRR-RLK | 第43-44页 |
| ·RLK185的T-DNA插入突变体鉴定 | 第44页 |
| ·rlk185的单突无发育表型 | 第44-46页 |
| ·RLK185的亚细胞定位 | 第46页 |
| ·RLK185在拟南芥中的表达模式 | 第46-48页 |
| ·Pst DC3000诱导RLK185的表达 | 第48-50页 |
| ·RLK185是典型的RD类型的激酶 | 第50-52页 |
| ·RLK185能和SERKs成员互作 | 第52页 |
| ·RLK185和BAK1的互作在BiFC系统中得到确认 | 第52-53页 |
| ·RLK185形成同源二聚体 | 第53页 |
| ·RLK185与BAK1的互作不依赖于胞内结构域 | 第53-54页 |
| ·RLK185与RLCK的互作 | 第54页 |
| ·原生质体转化的相关载体改造 | 第54-56页 |
| ·VIGS系统的建立 | 第56-57页 |
| ·烟草瞬时表达外源蛋白与蛋白提取 | 第57-59页 |
| 第四章 讨论与小结 | 第59-62页 |
| ·讨论 | 第59-61页 |
| ·小结 | 第61-62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2-70页 |
| 个人简历 | 第70-71页 |
| 致谢 | 第7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