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矿业工程论文--矿山压力与支护论文--矿山压力与岩层移动论文--岩石沉陷及安全措施论文

芦岭煤矿10煤层顶板稳定性综合评价

摘要第1-6页
Abstract第6-14页
引言第14-15页
1 绪论第15-22页
   ·选题依据第15页
   ·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-18页
     ·国外研究现状第15-16页
     ·国内研究现状第16-18页
   ·主要研究内容第18-19页
   ·技术方案第19-20页
   ·主要工作量第20-22页
2 研究区背景第22-27页
   ·井田位置及生产状况第22页
   ·井田地层及含煤情况第22-25页
   ·矿井地质构造特征第25-27页
3 顶板岩石基本特征分析第27-33页
   ·煤层厚度分布特征第27-28页
   ·煤层顶板岩石沉积旋回特征第28-30页
   ·煤层顶板主要沉积相第30-31页
   ·顶板岩石组合类型平面分布第31-33页
4 煤矿地质体三位建模分析第33-46页
   ·数据库整理第33-34页
     ·AutoCAD数据整理第33页
     ·数据库数据整理第33-34页
   ·地质体三维模型的建立第34-38页
     ·三维岩层界面建立第34-35页
     ·层面光顺处理第35页
     ·岩层三维实体的建立第35-36页
     ·钻孔数据管理与可视化第36-37页
     ·非连续层面岩层的地质模型第37页
     ·芦岭煤矿真三维岩层模型构建第37-38页
   ·地质分析第38-46页
     ·断层分析第38-40页
     ·煤层砂体空间分析第40-46页
5 煤层顶板岩石(体)物理力学性质特征第46-64页
   ·煤层顶板岩石物理力学测试第46-58页
     ·岩石应力-应变关系第46-50页
     ·10煤层顶板岩石力学性质测试结果第50页
     ·岩石物理性质第50-51页
     ·岩石崩解特征第51-55页
     ·岩石力学性质的影响因素分析第55-58页
   ·10煤层岩体力学特征分析第58-64页
     ·测井曲线特征与岩体力学性质关系分析第58-60页
     ·顶板岩石组合效应系数分析第60-61页
     ·10煤层顶板岩石综合力学性质分析第61-64页
6 煤层顶板地应力场分析第64-73页
   ·地应力测试结果第64-70页
     ·AE法地应力测试结果第64-67页
     ·应力解除法地应力测试结果第67-68页
     ·地面压裂井试验地应力测试结果第68-70页
   ·地应力场分布特征分析第70-73页
     ·Ⅱ水平地应力场分布特征第70-71页
     ·10煤层顶板力场分布特征第71-73页
7 基于RFPA~(2D)的工作面顶板冒裂数值模拟分析第73-81页
   ·10煤层顶板冒裂数值模拟第73-74页
   ·10煤层顶板模拟结果第74-79页
   ·10煤层10109工作面顶板矿压实测结果第79-81页
8 顶板稳定性综合定量评价第81-93页
   ·评价方法第81-82页
   ·评价方法及基本原理第82-87页
     ·层析分析法第82-85页
     ·模糊综合评价第85-87页
     ·评价网格的划分第87页
   ·基本顶来压显现强度综合评价第87-93页
     ·评价指标第87-88页
     ·各因素隶属度函数的确定第88-91页
     ·评价结果及分析第91-92页
     ·10煤层基本顶评价结果第92-93页
9 主要研究成果第93-95页
参考文献第95-98页
致谢第98-99页
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第99页

论文共9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不同支护下围岩巷道蠕变数值模拟及研究
下一篇:谢一矿5132(5)工作面保护层开采瓦斯治理技术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