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act | 第6-15页 |
1 文献综述 | 第15-29页 |
·生物质与生物质能 | 第15-19页 |
·生物质的概念 | 第15-16页 |
·生物质的化学组成 | 第16-18页 |
·生物质能特点与意义 | 第18-19页 |
·生物质能开发利用技术 | 第19-21页 |
·物理转化技术—固化 | 第20页 |
·化学转化技术 | 第20-21页 |
·生物转化技术 | 第21页 |
·生物质热解 | 第21-27页 |
·生物质热解的概念 | 第21-22页 |
·热解反应的类型 | 第22-23页 |
·生物质热解的机理 | 第23-24页 |
·影响生物质热解的主要因素 | 第24-25页 |
·国内外催化热解研究现状 | 第25-27页 |
·本文研究内容 | 第27-29页 |
2 生物质微波快速热解制备生物油 | 第29-43页 |
·生物质原料 | 第29页 |
·试剂及仪器 | 第29-30页 |
·实验方法与步骤 | 第30-31页 |
·原料的预处理 | 第30页 |
·热解实验装置 | 第30页 |
·热解实验步骤 | 第30-31页 |
·热解产物分析 | 第31-33页 |
·气、液、固相产率计算 | 第31-32页 |
·液相产物成分分析 | 第32页 |
·气相产物成分分析 | 第32-33页 |
·实验结果与讨论 | 第33-43页 |
·实验条件的筛选 | 第33-35页 |
·松木热解产物产率与成分分析 | 第35-37页 |
·水曲柳热解产物产率与成分分析 | 第37-38页 |
·玉米芯热解产物产率与成分分析 | 第38-39页 |
·三种生物质原料热解实验结果对比 | 第39-43页 |
3 生物质催化热解实验 | 第43-57页 |
·催化的制备与表征 | 第43-45页 |
·实验原料及设备 | 第43-44页 |
·制备方法 | 第44页 |
·催化剂的表征 | 第44-45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45-46页 |
·实验结果与讨论 | 第46-57页 |
·Fe_2O_3/HZSM-5对水曲柳热解产物分布的影响 | 第46-48页 |
·Co_3O_4/HZSM-5对水曲柳热解产物分布的影响 | 第48-50页 |
·NiO/HZSM-5对水曲柳热解产物分布的影响 | 第50-52页 |
·三种催化剂的催化效果对比 | 第52-57页 |
4 催化剂的失活与再生 | 第57-63页 |
·催化剂的寿命 | 第57-58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57-58页 |
·催化剂的寿命 | 第58页 |
·失活催化剂的特性 | 第58-61页 |
·催化剂的积碳分析 | 第58-59页 |
·催化剂的XRD表征 | 第59-60页 |
·催化剂的SEM表征 | 第60-61页 |
·催化剂的再生 | 第61-63页 |
5 总结 | 第63-6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5-69页 |
附录A 生物质微波快速热解液体GC-MS图 | 第69-71页 |
附录B 生物质微波快速热解气体GC图 | 第71-75页 |
致谢 | 第75-77页 |
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| 第7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