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致谢 | 第1-5页 |
| 摘要 | 第5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7页 |
| 目录 | 第7-9页 |
| Contents | 第9-11页 |
| 图清单 | 第11-14页 |
| 表清单 | 第14-15页 |
| 1 绪论 | 第15-30页 |
| ·本文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15-17页 |
| ·煤液化途径 | 第17-18页 |
| ·煤直接液化催化剂 | 第18-28页 |
| ·课题意义及研究内容 | 第28-30页 |
| 2 实验 | 第30-35页 |
| ·仪器与试剂 | 第30-31页 |
| ·原料的选择和处理 | 第31页 |
| ·催化剂的制备及表征 | 第31-33页 |
| ·实验方法及步骤 | 第33页 |
| ·分析方法 | 第33-34页 |
| ·分析方法 | 第34-35页 |
| 3 金属硫化物催化剂 | 第35-43页 |
| ·催化剂表面形态 | 第35-37页 |
| ·金属硫化物催化剂的活性 | 第37-42页 |
| ·小结 | 第42-43页 |
| 4 负载型液体酸催化剂 | 第43-78页 |
| ·催化剂表征 | 第43-47页 |
| ·模型化合物加氢裂解分析 | 第47-48页 |
| ·GT、GT 热溶残渣和 GT 热溶物的催化加氢裂解分析 | 第48-77页 |
| ·小结 | 第77-78页 |
| 5 催化剂催化活性理论分析 | 第78-81页 |
| ·参数设置 | 第78页 |
| ·氢气结构优化 | 第78-79页 |
| ·金属硫化物对氢气的活化 | 第79页 |
| ·负载型酸催化剂对氢气的活化 | 第79-80页 |
| ·小结 | 第80-81页 |
| 6 结论和创新点 | 第81-83页 |
| ·结论 | 第81页 |
| ·创新点 | 第81-83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83-90页 |
| 作者简历 | 第90-92页 |
| 学位论文数据集 | 第9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