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蒙古中西部土地生态安全评价
| 中文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11页 |
| 1 绪论 | 第11-18页 |
| ·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11-12页 |
| ·国内外研究进展综述 | 第12-14页 |
| ·国外研究进展 | 第12页 |
| ·国内研究进展 | 第12-14页 |
| ·研究对象和内容 | 第14-15页 |
| ·研究对象 | 第14-15页 |
| ·研究内容 | 第15页 |
| ·土地生态安全研究理论 | 第15-17页 |
| ·系统科学理论 | 第15页 |
| ·可持续发展理论 | 第15-16页 |
| ·生态经济学理论 | 第16页 |
| ·人地关系协调理论 | 第16-17页 |
| ·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| 第17-18页 |
| 2 研究区概况 | 第18-23页 |
| ·地理位置 | 第18页 |
| ·自然条件概况 | 第18-19页 |
| ·社会经济概况 | 第19页 |
| ·土地利用现状及结构分析 | 第19-22页 |
| ·农用地 | 第20页 |
| ·建设用地 | 第20-21页 |
| ·其他土地 | 第21-22页 |
| ·土地利用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| 第22-23页 |
| ·土地利用以农用地为主,牧草地面积比重大 | 第22页 |
| ·干旱、水资源不足,自然灾害频繁 | 第22页 |
| ·土地利用率总体较低,地区差异性大 | 第22-23页 |
| ·土地沙漠化,耕地盐渍化严重 | 第23页 |
| 3 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体系及过程 | 第23-41页 |
| ·土地生态安全涵义 | 第23-24页 |
| ·土地生态安全驱动因素分析 | 第24-28页 |
| ·自然驱动因素分析 | 第24-26页 |
| ·社会经济驱动因素分析 | 第26-28页 |
| ·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| 第28-32页 |
| ·指标选取的原则 | 第28-29页 |
| ·指标体系的构建 | 第29-30页 |
| ·评价指标体系说明 | 第30-32页 |
| ·指标数据的获取 | 第32页 |
| ·土地生态安全评价过程 | 第32-41页 |
| ·评价指标的标准化 | 第32-34页 |
| ·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| 第34-35页 |
| ·评价指标基准值的确定 | 第35-36页 |
| ·土地生态安全评价安全值的计算 | 第36-40页 |
| ·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等级标准 | 第40-41页 |
| 4 评价结果分析及对策建议 | 第41-51页 |
| ·结果分析 | 第41-48页 |
| ·土地生态安全压力结果分析 | 第41-42页 |
| ·土地生态安全状态结果分析 | 第42-43页 |
| ·土地生态安全响应结果分析 | 第43-45页 |
| ·土地生态安全综合结果分析 | 第45-48页 |
| ·对策建议 | 第48-51页 |
| ·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结合,统筹发展 | 第48-49页 |
| ·对土地沙化、盐碱化坚持防治和治理并重原则 | 第49页 |
| ·严格执行国家政策控制人口增长,缓减人地矛盾 | 第49页 |
| ·依据相关规划,引导土地的合理利用 | 第49-50页 |
| ·合理使用农药化肥,减少对土地的污染 | 第50页 |
| ·加大保护土地生态安全宣传与公众参与 | 第50页 |
| ·加强土地生态安全监测体系和预警系统的建设 | 第50-51页 |
| 5 结论与讨论 | 第51-53页 |
| ·结论 | 第51页 |
| ·讨论 | 第51-53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3-55页 |
| 致谢 | 第5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