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5页 | 
| Abstract | 第5-9页 | 
| 第一章 绪论 | 第9-19页 | 
| 第一节 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9-11页 | 
| 一、 研究的背景 | 第9-10页 | 
| 二、 研究的意义 | 第10-11页 | 
| 第二节 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7页 | 
| 一、 土地利用变化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| 第11-13页 | 
| 二、 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国内外研究进展 | 第13-15页 | 
| 三、 发展趋势 | 第15-17页 | 
| 第三节 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| 第17-19页 | 
| 一、 研究内容 | 第17-18页 | 
| 二、 技术路线 | 第18-19页 | 
| 第二章 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法 | 第19-28页 | 
| 第一节 洱海流域概况 | 第19-23页 | 
| 一、 自然地理概况 | 第19-22页 | 
| 二、 社会经济概况 | 第22页 | 
| 三、 自然灾害与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| 第22-23页 | 
| 第二节 研究方法 | 第23-28页 | 
| 一、 遥感数据处理方法 | 第23-25页 | 
| 二、 土地利用/覆盖变化研究方法 | 第25-26页 | 
| 三、 洱海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 | 第26-28页 | 
| 第三章 洱海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| 第28-36页 | 
| 第一节 土地利用分布格局研究 | 第28-32页 | 
| 一、 2001 年洱海流域土地利用分布格局 | 第28-30页 | 
| 二、 2010 年洱海流域土地利用分布格局 | 第30-32页 | 
| 第二节 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| 第32-36页 | 
| 一、 10 年间洱海流域土地利用类型总体变化分析 | 第32-34页 | 
| 二、 10 年间洱海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动态度变化分析 | 第34-36页 | 
| 第四章 洱海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 | 第36-52页 | 
| 第一节 各指标的内涵 | 第36-37页 | 
| 一、 生态系统土地利用类型 | 第36页 | 
| 二、 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| 第36-37页 | 
| 第二节 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算 | 第37-50页 | 
| 一、 洱海流域各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确定 | 第37-39页 | 
| 二、 洱海流域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经济价值的确定 | 第39-41页 | 
| 三、 洱海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经济总价值的确定 | 第41-43页 | 
| 四、 洱海流域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分析 | 第43-45页 | 
| 五、 洱海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变化分析 | 第45-50页 | 
| 第三节 生态系统服务与土地利用变化的关系 | 第50-52页 | 
| 第五章 结论与建议 | 第52-58页 | 
| 第一节 结论 | 第52-54页 | 
| 一、 洱海流域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及动态度 | 第52-53页 | 
| 二、 洱海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| 第53-54页 | 
| 第二节 洱海流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保障措施 | 第54-57页 | 
| 一、 加强制度建设,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法制保障 | 第55页 | 
| 二、 合理调整洱海流域土地利用分布格局 | 第55-56页 | 
| 三、 依靠科学技术,推动流域生态环境建设 | 第56页 | 
| 四、 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宣传,提高流域人民环保意识 | 第56-57页 | 
| 五、 实施生态保护工程,建设流域生态示范区 | 第57页 | 
| 第四节 论文不足 | 第57-58页 | 
| 参考文献 | 第58-63页 | 
| 致谢 | 第63-64页 | 
| 在读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目录 | 第6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