后注浆灌注桩承载特性研究
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7-13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7-8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8-10页 |
·本文的主要工作 | 第10-13页 |
·研究目标 | 第10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10-11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1页 |
·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| 第11-13页 |
第二章 后注浆灌注桩承载理论 | 第13-24页 |
·后注浆灌注桩机理 | 第13-16页 |
·后注浆灌注桩的注浆方式 | 第13页 |
·后注浆灌注桩的注浆效应 | 第13-15页 |
·后注浆灌注桩的加固机理 | 第15-16页 |
·单桩竖向抗压承载理论 | 第16-20页 |
·竖向荷载下单桩的荷载传递性状 | 第16-17页 |
·竖向荷载下作用单桩的桩侧摩阻力性状 | 第17-19页 |
·竖向荷载作用下单桩的桩端阻力性状 | 第19-20页 |
·群桩基础竖向抗压荷载承载理论 | 第20-22页 |
·竖向荷载下群桩的受力性状 | 第20-21页 |
·竖向荷载下群桩的群桩效应 | 第21-22页 |
·桩筏基础变刚度调平理论 | 第22-24页 |
·传统桩基设计理念存在的缺陷 | 第22页 |
·变刚度调平的原理 | 第22-23页 |
·影响变刚度调平的因素 | 第23页 |
·使用后注浆进行变刚度调平的方法 | 第23-24页 |
第三章 后注浆灌注桩有限元分析的基本理论 | 第24-29页 |
·ADINA软件介绍 | 第24页 |
·有限单元法的基本求解过程 | 第24-25页 |
·初始地应力的建立 | 第25-26页 |
·接触问题 | 第26页 |
·材料的本构模型 | 第26-29页 |
·线弹性本构模型 | 第26-27页 |
·Mohr-Coulomb模型 | 第27-29页 |
第四章 后注浆单桩承载性能研究 | 第29-37页 |
·有限元计算模型 | 第29-30页 |
·正交分析 | 第30-33页 |
·对比分析 | 第33-37页 |
·桩身沉降 | 第33-34页 |
·桩侧摩阻力 | 第34-35页 |
·桩身轴力 | 第35-37页 |
第五章 后注浆群桩承载性能研究 | 第37-49页 |
·有限元计算模型 | 第37-39页 |
·正交分析 | 第39-43页 |
·对比分析 | 第43-49页 |
·桩顶沉降 | 第44-46页 |
·桩顶反力 | 第46-47页 |
·承台底土反力 | 第47-49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49-51页 |
·结论 | 第49-50页 |
·展望 | 第50-5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1-53页 |
致谢 | 第53-54页 |
个人简介 | 第54页 |
发表论文 | 第54页 |
所获奖励 | 第5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