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录 | 第1-6页 |
中文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-9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3页 |
·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| 第9-11页 |
·选题背景 | 第9-10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·研究现状 | 第11-13页 |
第2章 ,网络问政的内涵、特征与意义 | 第13-19页 |
·网络问政的内涵 | 第13-14页 |
·网络问政的特征 | 第14-16页 |
·网络问政的现实意义 | 第16-19页 |
第3章 ,网络问政的理论基石 | 第19-23页 |
·网络问政的兴起背景 | 第19-20页 |
·网络问政的发展概况 | 第20页 |
·网络问政的理论基础 | 第20-23页 |
第4章 ,我国网络问政面临的现实困境 | 第23-32页 |
·技术方面 | 第23-25页 |
·数字鸿沟 | 第23-24页 |
·网络黑客 | 第24-25页 |
·公民方面 | 第25-29页 |
·网络问政中网民属性结构的失衡 | 第25-28页 |
·公民的网络问政素质有待提高 | 第28-29页 |
·政府方面 | 第29-32页 |
·政府对网络问政的回应性不足 | 第29页 |
·政府工作人员的执网能力有待提高 | 第29-30页 |
·部分政府官员对网络问政持有抵制 | 第30页 |
·缺乏有效的管理监督机制 | 第30-32页 |
第5章 ,完善网络问政路径 | 第32-40页 |
·有关技术方面的路径 | 第32-33页 |
·对“数字鸿沟”的治理对策 | 第32页 |
·对网络黑客的治理对策 | 第32-33页 |
·有关公民方面的路径 | 第33-34页 |
·强化网络公民权利意识教育 | 第33页 |
·增强公民的网络素质及法治维度下的公民参与 | 第33-34页 |
·有关政府方面的路径 | 第34-40页 |
·政府工作人员必须积极转变观念坦诚接受网络问政 | 第34-35页 |
·推进信息产业建设 | 第35页 |
·增强政府工作人员的学习和引导网络舆论的能力 | 第35-36页 |
·推进“网络问政”和“网下问政”的有效对接,改善问政效果 | 第36-37页 |
·确立制度化、规范化的网络问政长效机制 | 第37-4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0-43页 |
致谢 | 第4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