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8页 |
目录 | 第8-13页 |
第一章 引言 | 第13-27页 |
·现代宇宙学基础知识 | 第13-18页 |
·宇宙学原理 | 第13-14页 |
·Hubble膨胀 | 第14-15页 |
·原初核合成 | 第15-16页 |
·微波背景辐射 | 第16页 |
·宇宙加速膨胀 | 第16-18页 |
·宇宙膨胀动力学 | 第18-21页 |
·Friedmann-Robertson-Walker度规 | 第18-20页 |
·标度因子演化方程 | 第20-21页 |
·暗能量概论 | 第21-27页 |
·宇宙学常数模型 | 第22-23页 |
·Quintessence模型 | 第23-24页 |
·Phantom模型 | 第24-25页 |
·Quintom | 第25-27页 |
第二章 暗物质 | 第27-37页 |
·暗物质观测证据 | 第27-28页 |
·暗物质粒子的性质 | 第28-31页 |
·暗物质粒子的探测 | 第31-37页 |
·直接探测 | 第31-32页 |
·间接探测 | 第32-37页 |
第三章 一种新的暗能量参数化模型 | 第37-47页 |
·暗能量参数化简介 | 第37-38页 |
·新的暗能量参数化形式 | 第38-39页 |
·现有的宇宙学观测数据 | 第39-42页 |
·Ia型超新星 | 第39-40页 |
·重子声速振荡 | 第40-41页 |
·宇宙微波背景 | 第41页 |
·哈勃参数 | 第41-42页 |
·结果与结论 | 第42-44页 |
·小结 | 第44-47页 |
第四章 用现有数据对几种暗能量模型的限制 | 第47-55页 |
·对早期暗能量模型的限制 | 第47-49页 |
·早期暗能量模型介绍 | 第47-48页 |
·数值分析 | 第48-49页 |
·小节 | 第49页 |
·对两种里奇暗能量模型的限制 | 第49-55页 |
·数值分析 | 第50-55页 |
第五章利用i^m/_LAT对球状星团NGC 6388和M 15的观测寻找暗物质的信号 | 第55-69页 |
·用γ射线寻找暗物质的信号 | 第55-56页 |
·Astrophysical J-factor | 第56-57页 |
·暗物质密度分布 | 第57-58页 |
·Fermi-LAT数据分析 | 第58-62页 |
·NGC 6338 | 第58-60页 |
·M 15 | 第60-62页 |
·对暗物质模型的限制 | 第62-63页 |
·结论和讨论 | 第63-69页 |
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69-7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3-87页 |
发表文章目录 | 第87-89页 |
致谢 | 第89-9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