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1 前言 | 第9-15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9-11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9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9-11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3页 |
1.2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1.2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1.3 研究思路与方法 | 第13-15页 |
1.3.1 研究思路 | 第13页 |
1.3.2 研究方法 | 第13-15页 |
2 高中数学课堂导入概述 | 第15-21页 |
2.1 课堂导入的概念 | 第15-16页 |
2.2 高中数学课堂导入的原则及注意事项 | 第16-19页 |
2.2.1 高中数学课堂导入的原则 | 第16页 |
2.2.2 高中数学课堂导入的注意事项 | 第16-19页 |
2.3 高中数学课堂导入的理论依据 | 第19-21页 |
2.3.1 认知心理学理论 | 第19页 |
2.3.2 建构主义教育理论 | 第19-21页 |
3 高中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探究 | 第21-31页 |
3.1 高中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 | 第21-23页 |
3.2 实验目的 | 第23页 |
3.3 实验对象 | 第23页 |
3.4 实验内容 | 第23-24页 |
3.5 实验结果的统计分析 | 第24-31页 |
3.5.1 文科班与理科班对不同导入方法的方差分析 | 第24-26页 |
3.5.2 普通班与艺术班对不同导入方法的方差分析 | 第26-28页 |
3.5.3 不同性别对不同导入方法的方差分析 | 第28-31页 |
4 高中数学课堂导入的策略 | 第31-34页 |
4.1 基于教学内容的课堂导入 | 第31-32页 |
4.2 基于教学对象的课程导入 | 第32-34页 |
5 结论与反思 | 第34-36页 |
5.1 总结 | 第34页 |
5.2 反思 | 第34-35页 |
5.3 研究的不足之处 | 第35-3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6-38页 |
致谢 | 第3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