休宁县优势产业集群发展研究
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8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8-20页 |
一、研究背景与问题 | 第8-10页 |
(一) 研究背景 | 第8-9页 |
(二) 研究问题 | 第9-10页 |
二、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10-11页 |
(一) 研究目的 | 第10页 |
(二) 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三、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11-16页 |
(一) 国外研究概述 | 第11-14页 |
(二) 国内研究概述 | 第14-16页 |
四、研究思路与方法 | 第16-17页 |
(一) 研究思路 | 第16-17页 |
(二) 研究方法 | 第17页 |
五、论文内容与框架 | 第17-19页 |
(一) 研究内容 | 第17-18页 |
(二) 研究框架 | 第18-19页 |
六、可能创新与局限 | 第19-20页 |
(一) 可能创新点 | 第19页 |
(二) 主要局限 | 第19-20页 |
第二章 休宁县优势产业集群辨识 | 第20-39页 |
一、休宁县产业发展概况 | 第20-22页 |
(一) 休宁县农业发展情况 | 第20-21页 |
(二) 休宁县工业发展情况 | 第21-22页 |
(三) 休宁县服务业发展情况 | 第22页 |
二、休宁县优势产业辨识 | 第22-35页 |
(一) 休宁县优势产业辨识指标体系 | 第22-34页 |
(二) 休宁县优势产业筛选结果分析 | 第34-35页 |
三、休宁县优势产业集群辨识 | 第35-39页 |
(一) 休宁县优势产业集群辨识的指标体系 | 第36页 |
(二) 休宁县产业集群辨识结果及分析 | 第36-39页 |
第三章 休宁县优势产业集群竞争力分析 | 第39-49页 |
一、钻石模型的适用修正 | 第39-41页 |
二、休宁县优势产业集群构成的“钻石”要素分析 | 第41-47页 |
(一) 生产要素条件 | 第41页 |
(二) 需求条件 | 第41-43页 |
(三) 相关及支持产业 | 第43页 |
(四) 企业的战略、结构与同业竞争 | 第43-44页 |
(五) 政府力量 | 第44-45页 |
(六) 机会 | 第45-46页 |
(七) 技术创新 | 第46-47页 |
三、休宁县优势产业集群竞争力评析 | 第47-49页 |
第四章 休宁县优势产业集群发展路径研究 | 第49-57页 |
一、休宁县优势产业集群发展路径 | 第49页 |
二、优势产业集群的核心企业发展路径 | 第49-52页 |
(一) 核心企业界定标准 | 第50页 |
(二) 核心企业发展路径分析 | 第50-52页 |
三、优势产业集群的产业链发展路径 | 第52-57页 |
(一) 休宁县优势产业集群产业链现状分析 | 第53-54页 |
(二) 产业链发展路径分析 | 第54-57页 |
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| 第57-62页 |
一、主要结论 | 第57-59页 |
(一) 集群有哪些? | 第57页 |
(二) 集群强不强? | 第57-58页 |
(三) 集群怎么走? | 第58-59页 |
二、政策建议 | 第59-62页 |
(一) 发挥政府扶持作用 | 第59页 |
(二) 大力发展核心企业 | 第59-60页 |
(三) 完善现有的产业链 | 第60页 |
(四) 引导科学技术创新 | 第60页 |
(五) 打造产业集群品牌 | 第60-62页 |
主要参考文献 | 第62-65页 |
致谢 | 第65-66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6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