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建筑设计论文--民用建筑论文--居住建筑论文--新能源住宅论文

基于SI体系的可持续住宅理论研究与设计实践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10页
第1章 绪论第10-22页
   ·研究背景第10-13页
     ·可持续发展建设的时代主题第10-11页
     ·我国住宅工业化的发展转型第11页
     ·我国住宅严重的短寿化问题第11-12页
     ·我国城市化建设的规划方向第12-13页
   ·研究现状第13-16页
     ·国外研究现状第13-14页
     ·国内研究现状第14-16页
   ·论文选题第16-17页
     ·选题原因第16-17页
     ·论文创新第17页
   ·研究目的第17-18页
     ·形成可持续住宅新设计策略第17-18页
     ·构建可持续住宅综合建筑体系第18页
     ·探索可持续住宅本土化设计第18页
   ·研究范围第18-19页
     ·内容范围第18页
     ·时间范围第18-19页
     ·空间范围第19页
   ·研究方法第19-22页
     ·研究方法第19页
     ·技术路线第19-22页
第2章 可持续发展建设的研究背景第22-28页
   ·可持续发展的渗透第22-24页
     ·可持续发展的形成确立第22-23页
     ·建筑领域的可持续发展第23-24页
   ·可持续住宅的研究价值第24-26页
     ·可持续住宅的理论价值第24页
     ·可持续住宅的实践价值第24-25页
     ·可持续住宅的基本属性第25-26页
   ·SI体系与可持续住宅的契合第26-27页
     ·可持续发展背景催生SI体系第26页
     ·SI体系迎合可持续建设策略第26页
     ·可持续住宅以SI体系为载体第26-27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27-28页
第3章 SI体系的理论与实践基础第28-40页
   ·S与I的概念第28-30页
     ·支撑体S的概念第28页
     ·填充体I的概念第28-29页
     ·相关概念界定第29-30页
   ·SI体系的原型第30-31页
     ·多米诺体系第30-31页
     ·酒架体系第31页
   ·SI体系的理论基础第31-35页
     ·支撑体住宅理论第31-33页
     ·开放建筑理论第33-34页
     ·有机建筑理论第34页
     ·新陈代谢派理论第34-35页
   ·SI体系的实践基础第35-37页
     ·两阶段供给方式第35-36页
     ·两阶段制造方式第36-37页
     ·三系统生产方式第37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37-40页
第4章 SI体系的发展源流第40-60页
   ·SI体系的发展基础第40-41页
     ·标准设计第40页
     ·部品专用体系和通用体系第40-41页
   ·SI体系的形成确立第41-52页
     ·KEP开放型住宅计划第41-45页
     ·NPS多样化系列化标准体系第45-48页
     ·CHS百年住宅体系第48-52页
   ·SI体系的可持续发展第52-58页
     ·KSI公共住宅SI体系第52-54页
     ·200年住宅构想第54-56页
     ·综合评价制度第56-58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58-60页
第5章 SI体系的可持续设计研究第60-80页
   ·耐久性支撑体研究第60-63页
     ·支撑体结构选型第60-61页
     ·支撑体开放度第61页
     ·专题案例解析第61-63页
   ·可变居住空间研究第63-67页
     ·空间集中化与系统化第63-64页
     ·空间灵活性与适应性第64-65页
     ·专题案例解析第65-67页
   ·长寿化关键技术研究第67-73页
     ·支撑体技术第67-69页
     ·填充体技术第69-71页
     ·专题案例解析第71-73页
   ·适应性内装部品研究第73-78页
     ·嵌入式部品群第73页
     ·集成式内装部品第73-74页
     ·专题案例解析第74-78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78-80页
第6章 可持续住宅的体系构建第80-92页
   ·可持续住宅的目标体系第80-85页
     ·实现自然可持续第80-81页
     ·发展经济可持续第81-82页
     ·引领技术可持续第82-83页
     ·创造社会可持续第83-85页
   ·可持续住宅的原则体系第85-88页
     ·以人为本原则第85-86页
     ·动态更新原则第86页
     ·整合设计原则第86-87页
     ·环境共生原则第87-88页
   ·可持续住宅的组织体系第88-89页
     ·构成要素第88页
     ·层级划分第88-89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89-92页
第7章 长寿化可持续住宅的设计实践第92-108页
   ·设计实践背景第92-94页
     ·中国百年住宅第92页
     ·中国百年住宅示范项目第92-93页
     ·长寿化可持续建设目标第93-94页
   ·耐久性支撑体设计第94-95页
     ·住栋规整化与简洁化第94-95页
     ·住栋模块化与集约化第95页
   ·可变居住空间设计第95-101页
     ·套型系列化与多样化第95-97页
     ·空间可变性与灵活性第97-101页
   ·长寿化关键技术应用第101-103页
     ·支撑体体系第101页
     ·填充体体系第101-103页
   ·适应性内装部品应用第103-106页
     ·分离式整体卫浴第103-104页
     ·LDK与集成厨房第104-105页
     ·系统性综合收纳第105-106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106-108页
结论第108-110页
参考文献第110-114页
图索引第114-116页
表索引第116-118页
致谢第118页

论文共11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剧场观众厅视觉动力场分析与空间形态设计
下一篇:硫化物废水底物的微生物燃料电池性能及机理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