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畜牧、动物医学、狩猎、蚕、蜂论文--蚕桑论文--桑论文--桑树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--病害论文

桑树根腐病致病机理及拮抗菌的筛选研究

摘要第1-8页
Abstract第8-14页
第1章 绪论第14-26页
   ·前言第14页
   ·桑树根腐病概述第14-17页
     ·桑树根腐病症状第15-16页
     ·桑树根腐病发病规律及防治第16-17页
   ·镰刀菌概述第17-20页
     ·镰刀菌寄主范围及分布第17页
     ·镰刀菌分类第17-20页
   ·生物防治研究进展第20页
   ·土壤有益微生物的种类第20-23页
     ·生防细菌对土传性病原菌作用类型第21-23页
     ·我国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现状第23页
   ·本文研究意义和主要内容第23-26页
     ·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23-24页
     ·研究内容第24-25页
     ·技术路线第25-26页
第2章 桑树根腐病病原菌分离与鉴定第26-38页
   ·试验材料第26-28页
     ·样品来源第26页
     ·培养基第26-27页
     ·主要试剂第27页
     ·主要仪器与设备第27-28页
     ·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第28页
   ·试验方法第28-32页
     ·病桑根部病原菌的分离第28-29页
     ·病原菌回复致病性测定第29页
     ·病原菌显微形态观察第29页
     ·病原菌 rDNA-ITS 基因 PCR 扩增第29-30页
     ·ITS 基因 PCR 扩增产物检测第30页
     ·PCR 产物纯化与回收第30-31页
     ·目的基因片段连接第31页
     ·感受态细胞制备第31页
     ·转化、涂板、挑取阳性克隆第31-32页
     ·酶切鉴定第32页
     ·菌液测序第32页
     ·序列分析构建系统进化树第32页
   ·结果与分析第32-37页
     ·病原菌分离结果第32页
     ·病原菌 FS-1 平板与显微形态观察第32-33页
     ·病原菌序列扩增与系统进化树构建第33-37页
   ·讨论第37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37-38页
第3章 病原菌 FS-1 致病性测定及致病机理第38-45页
   ·试验材料与设备第38-39页
     ·试验材料第38页
     ·试验药品与试剂第38-39页
     ·试验设备与仪器第39页
   ·实验方法第39-40页
     ·病原菌致病性测定第39-40页
   ·结果与分析第40-44页
     ·幼苗致病性结果第40-42页
     ·桑苗致病性结果第42-43页
     ·根部细胞电镜结果第43-44页
   ·讨论第44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44-45页
第4章 桑树根腐病病原菌拮抗细菌 JK-7 的分离与鉴定第45-59页
   ·试验材料第45-47页
     ·土样与菌种来源第45页
     ·常用溶液、缓冲液和培养基的配制第45-47页
     ·主要药品与试剂第47页
     ·主要仪器与设备第47页
   ·试验方法第47-48页
     ·拮抗细菌分离、培养、纯化和保存第47页
     ·拮抗细菌的抑菌作用测定第47-48页
     ·拮抗细菌的生物学形态观察第48页
     ·拮抗细菌的生理生化性状测定第48页
   ·拮抗细菌的 16S rDNA 片段扩增及序列同源性与系统进化分析第48-49页
     ·细菌基因组 DNA 提取第48页
     ·16S rDNA 片段 PCR 扩增第48-49页
     ·系统进化树构建第49页
     ·拮抗细菌抑制病原菌生长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第49页
   ·结果与分析第49-57页
     ·土壤细菌分离及培养特征第49-50页
     ·拮抗细菌 JK-7 菌株的形态与生理生化特征第50-54页
     ·JK-7 菌株的 16S rDNA 序列同源性与系统发育进化分析第54-55页
     ·JK-7 菌株对桑树根腐病病原菌的拮抗作用效果第55-57页
   ·讨论第57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57-59页
结论第59-61页
参考文献第61-66页
附录第66-70页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0-71页
致谢第71页

论文共7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家蚕组织蛋白酶D基因启动子相关功能序列的分析
下一篇:华南地区桑树青枯病原菌的收集鉴定及侵染机制的初步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