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致谢 | 第1-6页 |
| 中文摘要 | 第6-7页 |
| ABSTRACT | 第7-9页 |
| 目录 | 第9-11页 |
| 1 绪论 | 第11-23页 |
| ·研究背景 | 第11-12页 |
| 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2-21页 |
| ·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7页 |
| ·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7-21页 |
| ·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1-23页 |
| 2 跨超音速气流的数值方法 | 第23-32页 |
| ·基本控制方程 | 第23-25页 |
| ·Spalart-Allmaras湍流模型 | 第25-26页 |
| ·控制方程的求解 | 第26-29页 |
| ·离散格式 | 第27-28页 |
| ·基于密度基求解方法 | 第28-29页 |
| ·单值性条件 | 第29-30页 |
| ·边界条件 | 第29-30页 |
| ·初始条件 | 第30页 |
| ·二维可压缩流动计算流程 | 第30-31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31-32页 |
| 3 缝隙流场结构及气动加热分析 | 第32-56页 |
| ·模型和网格 | 第32-34页 |
| ·α=30°,L/D=1/6模型 | 第32-33页 |
| ·α=30°,L/D=1/6网格 | 第33-34页 |
| ·激波作用下的流场特性 | 第34-38页 |
| ·Ma=0.8、3,α-30°,L/D=1/6压力场 | 第34-35页 |
| ·Ma=3,α=30°,L/D=1/6速度场 | 第35-37页 |
| ·Ma=3,α=30°,L/D=1/6密度场 | 第37-38页 |
| ·缝隙气动加热情况分析 | 第38-41页 |
| ·α-30°,L/D=1/6温度场 | 第38页 |
| ·α=30°光板模型及网格 | 第38-39页 |
| ·热流比值的定义 | 第39-41页 |
| ·马赫数对缝隙气动加热的影响 | 第41-45页 |
| ·模型和网格 | 第42-43页 |
| ·结果分析 | 第43-45页 |
| ·攻角对缝隙流场及气动加热的影响 | 第45-50页 |
| ·攻角对缝隙流场的影响 | 第45-48页 |
| ·攻角对缝隙气动加热的影响 | 第48-50页 |
| ·宽深比对缝隙流场及气动加热的影响 | 第50-54页 |
| ·模型和网格 | 第50-52页 |
| ·宽深比对缝隙流场的影响 | 第52-53页 |
| ·宽深比对缝隙气动加热的影响 | 第53-54页 |
| ·缝隙内传热机制 | 第54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54-56页 |
| 4 缝隙效应系数的探讨 | 第56-64页 |
| ·缝隙效应系数的定义 | 第56页 |
| ·模型和网格 | 第56-59页 |
| ·缝隙效应系数的研究 | 第59-63页 |
| ·流场特性 | 第59-61页 |
| ·倒凸角对缝隙效应系数的影响 | 第61-63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63-64页 |
| 5 结论与展望 | 第64-65页 |
| ·结论 | 第64页 |
| ·工作展望 | 第64-65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5-69页 |
| 学位论文数据集 | 第6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