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

新加坡国家认同教育研究

摘要第1-7页
Abstract第7-11页
导论第11-21页
 一、 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1-14页
 二、 研究意义与方法第14-16页
 三、 国家认同及相关理论第16-21页
  (一) 国家认同的概念及其内涵第16-18页
  (二) 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的关系第18-19页
  (三) 新加坡的国家认同第19-21页
第一章 新加坡的国家认同教育的特殊性第21-24页
 一、 新加坡各族人民共同的历史记忆很少第21页
 二、 在多元化中构建包容性的国家认同第21-22页
 三、 超越族群认同,建立“新加坡人意识”第22-23页
 四、 在全球化和对外开放中固守国家意识和价值第23-24页
第二章 新加坡国家认同教育的历史进程第24-28页
 一、 建国初期的 20 世纪 60 年代,以民族精神教育为主题第24-25页
  (一) 激发人民对富裕生活的追求第24页
  (二) 鼓励民众自力更生,勤劳刻苦第24-25页
  (三) 提醒民众自强不息,共同进步第25页
 二、 20 世纪 70-80 年代,重视亚洲价值观和国家意识教育第25-27页
  (一) 坚守东方价值观第25-26页
  (二) 强化“新加坡人”的国家意识第26-27页
 三、 20 世纪 90 年代至今,强化共同价值观教育第27-28页
第三章 新加坡国家认同教育的举措第28-40页
 一、 加强历史和国情教育,催生“新加坡人”的国家认同第28-31页
  (一) 新加坡立国后艰难的生存环境第28-29页
  (二) 制定“生存政策”,强化生存危机意识第29-31页
 二、 推行包容性的民族政策,强化种族和谐美德教育第31-36页
  (一) 推行具有包容性的民族政策第31-33页
  (二) 在多元社会中寻求统一:双语教育和居者有其屋政策第33-36页
 三、 构建统一的文化观,淡化族群意识第36-37页
 四、 以共同价值观作为培育国家意识的基础第37-40页
第四章 新加坡国家认同教育的经验教训第40-46页
 一、 新加坡国家认同教育的基本经验第40-42页
  (一) 政府高度重视与积极推动第40-41页
  (二) 国家认同教育必须立足于本国国情第41页
  (三) 家庭和学校共同支持与参与第41-42页
 二、 新加坡国家认同教育的教训第42-46页
  (一) 未能完全形成多元主义的新加坡文化第42-43页
  (二) 国家认同在面临外部因素冲击时仍表现出脆弱性第43-45页
  (三) 伊斯兰恐怖主义活动也影响了族群关系和国家认同第45-46页
余论:新加坡国家认同教育对我国的启示第46-50页
 一、 以民族复兴的“中国梦”为牵引,加强忧患意识教育第46-48页
 二、 以和谐共生的民族关系为旨归,挖掘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第48-50页
参考文献第50-53页
致谢第53-54页
附录 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4页

论文共5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城市社区居家养老研究--以武汉市百步亭社区为例
下一篇:明、蒙、金三角关系试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