汽车智能防撞报警系统设计
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8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8-16页 |
| ·汽车行车安全的重要性 | 第8-10页 |
| ·影响行车安全的因素分析 | 第10-13页 |
| ·人的因素 | 第10-12页 |
| ·车辆的因素 | 第12页 |
| ·道路的因素 | 第12-13页 |
| ·环境的因素 | 第13页 |
| ·智能汽车防撞报警系统的意义 | 第13-14页 |
| ·国内外发展现状及趋势 | 第14-15页 |
| ·本文的研究方案 | 第15-16页 |
| 第2章 防撞识别技术研究 | 第16-22页 |
| ·脉冲激光雷达 | 第16-18页 |
| ·毫米波雷达 | 第18-19页 |
| ·摄像机立体图像识别技术 | 第19-20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20-22页 |
| 第3章 防撞控制系统设计 | 第22-34页 |
| ·制动防撞模型 | 第22-27页 |
| ·制动过程分析 | 第22-23页 |
| ·停车距离计算 | 第23-25页 |
| ·防撞安全模型 | 第25-27页 |
| ·系统所需传感器、开关 | 第27-31页 |
| ·毫米波雷达传感器 | 第27页 |
| ·车速传感器 | 第27-28页 |
| ·转向抑警开关 | 第28-30页 |
| ·制动信号抑警开关 | 第30页 |
| ·倒车灯信号抑警开关 | 第30页 |
| ·路面状况选择开关 | 第30-31页 |
| ·防撞报警控制方案 | 第31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31-34页 |
| 第4章 报警功能实现 | 第34-44页 |
| ·智能防撞系统组成 | 第34页 |
| ·单片机功能介绍 | 第34-38页 |
| ·单片机引脚说明 | 第34-35页 |
| ·AT89C51 单片机的 P 口特点 | 第35-36页 |
| ·AT89C51 单片机的内部单元 | 第36-38页 |
| ·报警功能实现 | 第38-41页 |
| ·报警蜂鸣器 | 第38页 |
| ·雷达和单片机的连接 | 第38-40页 |
| ·霍尔传感器与单片机的通讯 | 第40-41页 |
| ·主控程序设计 | 第41-42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2-44页 |
| 第5章 仿真实验 | 第44-48页 |
| ·建立仿真模型 | 第44页 |
| ·仿真实验 | 第44-46页 |
| ·低速直线行驶仿真 | 第44-45页 |
| ·中速直线行驶仿真 | 第45页 |
| ·高速直线行驶仿真 | 第45-46页 |
| ·低速转向行驶仿真 | 第46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6-48页 |
| 结论 | 第48-50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0-54页 |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| 第54-56页 |
| 致谢 | 第56-58页 |
| 个人简历 | 第5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