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0页 |
英文缩略词表 | 第10-11页 |
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| 第11-24页 |
1 研究背景与目的 | 第11页 |
2 对象与方法 | 第11-14页 |
·对象与材料 | 第12-13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3-14页 |
·结果判定 | 第14页 |
·随访 | 第14页 |
·统计学处理 | 第14页 |
3 结果 | 第14-24页 |
·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| 第15页 |
·IBS-D诱发因素分析 | 第15页 |
·IBS-D患者和健康对照组血清5-HT水平变化的比较 | 第15-17页 |
·IBS-D患者和健康对照组血清NPY水平变化的比较 | 第17-18页 |
·IBS-D患者和健康对照组血清CGRP水平变化的比较 | 第18-19页 |
·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比较 | 第19-20页 |
·两组患者生活质量量表(QOL)总评分比较 | 第20-21页 |
·两组患者QOL量表各维度所属条目评分比较 | 第21-22页 |
·两组患者临床总体疗效比较 | 第22-24页 |
第二部分 讨论 | 第24-34页 |
1 IBS-D现代医学研究及其治疗 | 第24-25页 |
2 IBS-D中医病因病机分析及其辨证论治 | 第25-26页 |
·IBS-D中医病因病机分析 | 第25页 |
·IBS-D中医药辨证论治 | 第25-26页 |
·IBS-D针灸治疗 | 第26页 |
3 IBS-D与脑肠互动 | 第26-29页 |
·IBS-D与5-HT | 第27页 |
·IBS-D与NPY | 第27-28页 |
·IBS-D与CGRP | 第28-29页 |
4 选穴依据 | 第29-31页 |
·足三里、三阴交及太冲-疏肝健脾 | 第30页 |
·天枢与上巨虚-理气止泻 | 第30-31页 |
·百会与印堂-健脑调神 | 第31页 |
5 针刺治疗对IBS-D患者血清5-HT、NPY与CGRP水平变化的影响与其临床疗效分析 | 第31-34页 |
第三部分 结论 | 第34-3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5-43页 |
附录 | 第43-45页 |
综述 | 第45-4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7-49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与科研情况 | 第49-50页 |
致谢 | 第5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