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0页 |
前言 | 第10-11页 |
第一部分 理论部分 | 第11-25页 |
1 中医学对便秘的认识 | 第11-14页 |
·便秘的病名 | 第11页 |
·便秘的定义 | 第11页 |
·便秘的病因病机 | 第11-12页 |
·便秘的证候分类 | 第12-14页 |
2 现代医学对便秘的认识 | 第14-17页 |
·便秘的定义 | 第14页 |
·便秘的流行病学研究 | 第14页 |
·便秘的发病机制 | 第14-15页 |
·便秘的分类 | 第15-16页 |
·生活质量评估的研究 | 第16-17页 |
3 功能性便秘病证结合的诊断模式 | 第17-19页 |
·便秘中医辨病辨证结合 | 第17-18页 |
·功能性便秘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结合 | 第18页 |
·便秘专方专药 | 第18-19页 |
4 功能性便秘证候的规范化研究 | 第19-23页 |
·证候的规范化研究进展 | 第19-22页 |
·便秘的规范化研究 | 第22-23页 |
5 小结 | 第23-25页 |
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| 第25-42页 |
1 临床资料 | 第25-27页 |
·病例来源 | 第25页 |
·诊断标准 | 第25-26页 |
·纳入及排除标准 | 第26-27页 |
2 研究方法 | 第27-31页 |
·技术路线 | 第27页 |
·量表的制定 | 第27-29页 |
·调查方法 | 第29页 |
·证候判别方法 | 第29页 |
·统计方法 | 第29-30页 |
·一般资料 | 第30-31页 |
3 研究结果 | 第31-37页 |
·功能性便秘中医证候分布规律 | 第31-32页 |
·功能性便秘中医证候严重度的判别 | 第32-33页 |
·功能性便秘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的判别 | 第33-37页 |
4 讨论 | 第37-42页 |
·“病证结合”模式是提高功能性便秘诊治疗效的前提 | 第37-38页 |
·功能性便秘中医证候分布以脾肾阳虚为主 | 第38-39页 |
·功能性便秘中医证候的判别及检验 | 第39-42页 |
第三部分 结论 | 第42-4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3-46页 |
附录 | 第46-56页 |
附录1 功能性便秘诊断标准 | 第46-48页 |
附录2 慢性便秘中医诊疗共识意见 | 第48-49页 |
附录3 便秘病(便秘-结肠慢传输型)中医诊疗方案(试行) | 第49-50页 |
附录4 中医四诊信息量化表 | 第50-53页 |
附录5 功能性便秘临床调查评估量表 | 第53-56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| 第56-57页 |
致谢 | 第5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