膨胀土地区单桩承载特性试验研究
| 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14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14-22页 |
| ·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| 第14-15页 |
| ·国内外膨胀土研究现状 | 第15-19页 |
| ·国夕膨胀土特性研究现状 | 第15-16页 |
| ·膨胀土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6-18页 |
| ·膨胀土地区桩基研究现状 | 第18-19页 |
| ·本文工作思路 | 第19-22页 |
| ·研究方法 | 第19-20页 |
| ·研究内容 | 第20-21页 |
| ·技术路线 | 第21-22页 |
| 第二章 单桩荷载传递理论分析 | 第22-36页 |
| ·非膨胀土地区单桩荷载传递函数模型 | 第22-27页 |
| ·桩侧阻力-桩土相互位移的函数模型 | 第22-23页 |
| ·桩侧土荷载传递函数 | 第23-26页 |
| ·桩端土荷载传递函数模型 | 第26-27页 |
| ·非膨胀土地区单桩荷载传递函数解答 | 第27-33页 |
| ·桩身荷载传递幂级数解 | 第27-29页 |
| ·桩身荷载传递刚度法函数解 | 第29-33页 |
| ·膨胀土地区单桩荷载传递基本假定 | 第33-34页 |
| ·膨胀基本假定 | 第33页 |
| ·收缩基本假定 | 第33-34页 |
| ·小结 | 第34-36页 |
| 第三章 膨胀土地区单桩承载性状试验研究 | 第36-70页 |
| ·试验桩岩土工程条件概况 | 第36-40页 |
| ·试验桩工程概况 | 第36-37页 |
| ·试验桩工程地质概况 | 第37-40页 |
| ·试验设计 | 第40-51页 |
| ·试验方案及过程 | 第40-44页 |
| ·膨胀土地区单桩承载特性试验结果与分析 | 第44-51页 |
| ·膨胀土胀缩作用下单桩荷载传递分析 | 第51-54页 |
| ·浸水膨胀后各桩号轴向位移与桩深关系曲线 | 第51-52页 |
| ·失水干缩后各桩号轴向位移与桩深关系曲线 | 第52-54页 |
| ·膨胀土场地试桩承载特性对比分析 | 第54页 |
| ·竖向荷载作用下单桩受力性状计算分析 | 第54-69页 |
| ·桩身轴力性状分析 | 第54-58页 |
| ·桩身轴力传递特性 | 第58页 |
| ·桩侧阻力性状分析 | 第58-66页 |
| ·桩侧阻力传递特性 | 第66页 |
| ·桩端阻力性状分析 | 第66-68页 |
| ·桩端阻力传递特性 | 第68-69页 |
| ·影响桩端阻力因素分析 | 第69页 |
| ·小结 | 第69-70页 |
| 第四章 膨胀土地区单桩承载特性数值分析 | 第70-80页 |
| ·概述 | 第70-71页 |
| ·桩土计算几何模型建立 | 第71-76页 |
| ·模型建立 | 第72-76页 |
| ·参数的选取 | 第76页 |
| ·计算结果验证分析 | 第76-79页 |
| ·荷载沉降关系曲线 | 第76-77页 |
| ·桩身轴力分布 | 第77-78页 |
| ·桩侧阻力分布 | 第78-79页 |
| ·小结 | 第79-80页 |
|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80-82页 |
| ·主要结论 | 第80页 |
| ·尚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| 第80-82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82-86页 |
| 致谢 | 第86-87页 |
| 作者简介及攻读硕士期间科研成果 | 第8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