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9页 |
Abstract | 第9-11页 |
前言 | 第11-13页 |
材料和方法 | 第13-18页 |
一、实验材料 | 第13-14页 |
(一)实验细胞 | 第13页 |
(二)药品及试剂 | 第13页 |
(三)仪器及设备 | 第13-14页 |
(四)培养基及缓冲液的配置 | 第14页 |
二、试验方法 | 第14-18页 |
(一) 树突状细胞(DC)的提取及培养 | 第14页 |
(二) T 淋巴细胞的提取及培养 | 第14-15页 |
(三)B16 恶性黑色素瘤细胞的培养:传代、冻存和复苏 | 第15-16页 |
(四)DC/B16 恶性黑色素瘤融合细胞的制备 | 第16页 |
(五)HAT 培养选择法筛选 DC/B16 恶性黑色素瘤融合细胞 | 第16-17页 |
(六)形态学观察 DC/B16 恶性黑色素瘤融合细胞和绘制生长曲线 | 第17页 |
(七)DC/B16恶性黑色素瘤融合细胞刺激自体T细胞增殖实验 | 第17页 |
(八)DC/B16融合细胞体外诱导T细胞分泌IFN-γ含量测定 | 第17-18页 |
(九) 融合细胞体外抗肿瘤活性分析 | 第18页 |
三、 统计学分析 | 第18页 |
结果 | 第18-23页 |
一、形态学观察 DC 细胞、T 淋巴细胞、恶性黑色素瘤细胞和融合细胞 | 第18-19页 |
二、绘制融合细胞生长曲线 | 第19-20页 |
三、DC/B16恶性黑色素瘤融合细胞刺激自体T细胞增殖实验 | 第20-21页 |
四、DC/B16 恶性黑色素瘤融合细胞体外诱导 T 细胞分泌 IFN-γ含量测定 | 第21-22页 |
五、融合细胞体外抗肿瘤活性分析 | 第22-23页 |
讨论 | 第23-25页 |
结论 | 第25-2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26-29页 |
综述 | 第29-3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5-39页 |
附录 | 第39-40页 |
致谢 | 第40-4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