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9页 |
1 引言 | 第9-18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9-10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·理论意义 | 第10页 |
·现实意义 | 第10-11页 |
·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11-13页 |
·国外研究综述 | 第11-12页 |
·国内研究综述 | 第12页 |
·国内外研究总结 | 第12-13页 |
·数据及研究方法 | 第13-14页 |
·数据获取与处理 | 第13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3-14页 |
·研究内容与框架 | 第14-18页 |
2 研究基础理论与研究区域概况 | 第18-23页 |
·基础理论 | 第18-20页 |
·可持续发展的理论 | 第18页 |
·空间结构理论 | 第18-19页 |
·人口理论 | 第19-20页 |
·系统论与控制论 | 第20页 |
·区域概况 | 第20-23页 |
3 辽宁省人口、经济、生态环境发展现状 | 第23-31页 |
·人口与人口结构现状 | 第23-27页 |
·人口概述 | 第23页 |
·人口素质 | 第23-24页 |
·人口年龄结构 | 第24-25页 |
·人口性别结构 | 第25-26页 |
·人口城乡结构 | 第26页 |
·人口就业结构 | 第26-27页 |
·经济现状 | 第27-30页 |
·生态环境现状 | 第30-31页 |
·生态环境概述 | 第30页 |
·生态环境质量 | 第30页 |
·空气质量 | 第30-31页 |
·水质状况 | 第31页 |
·废物排放 | 第31页 |
4 辽宁省人口、经济、生态环境的协调度 | 第31-38页 |
·构建人口、经济、生态环境协调度分析的指标体系 | 第31-32页 |
·计算人口、经济、生态环境综合发展分数 | 第32-34页 |
·数据统计与数据标准化 | 第32-33页 |
·分析方法与计算方法 | 第33-34页 |
·计算人口、经济、生态环境协调度 | 第34-35页 |
·分析人口、经济、生态环境协调度结果 | 第35-38页 |
5 辽宁省“人口—经济—生态环境”发展的问题与原因 | 第38-41页 |
·“人口—经济—生态环境”发展存在问题 | 第38-39页 |
·人口、经济、生态环境各子系统中多重问题并存 | 第38页 |
·“人口—经济—生态环境”系统的整体性不协调 | 第38-39页 |
·“人口与生态环境”内部发展的不协调 | 第39页 |
·“人口—经济—生态环境”发展问题的原因 | 第39-41页 |
·区域人口的快速增长,引起人口与生态环境之间的问题 | 第39-40页 |
·区域注重经济发展,激发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矛盾 | 第40页 |
·区域政策法规的偏向性,增加协调发展障碍 | 第40-41页 |
·区域发展手段与方法简单单一,现存问题未能及时解决 | 第41页 |
6 辽宁省“人口—经济—生态环境”协调发展的对策 | 第41-45页 |
·建立有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| 第41-42页 |
·制定具体的解决人口问题的措施 | 第42-43页 |
·完善区域的生态环境评估系统 | 第43页 |
·依托计划生育政策与人力资源开发战略,平衡发展 | 第43-44页 |
·渗入科研成果与社会公众力量,推进“人口—经济—环境”发展 | 第44-45页 |
7 结论与讨论 | 第45-47页 |
·结论 | 第45-46页 |
·讨论 | 第46-47页 |
·研究创新 | 第46页 |
·研究不足 | 第46-4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7-49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| 第49-50页 |
致谢 | 第5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