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7页 |
| 目录 | 第7-11页 |
| 1 绪论 | 第11-19页 |
| ·背景与问题 | 第11-13页 |
| ·研究的背景 | 第11-12页 |
| ·课题的提出 | 第12-13页 |
| ·回顾与综述 | 第13-14页 |
| ·传统民居研究综述 | 第13-14页 |
| ·民居生态策略研究综述 | 第14页 |
| ·概念与理论 | 第14-16页 |
| ·民居 | 第14-15页 |
| ·生态策略 | 第15页 |
| ·传统民居生态策略 | 第15-16页 |
| ·意义和创新 | 第16页 |
| ·研究意义 | 第16页 |
| ·研究创新 | 第16页 |
| ·内容和思路 | 第16-19页 |
| ·研究内容 | 第16-18页 |
| ·研究框架 | 第18-19页 |
| 2 河湟传统民居的生态策略调研 | 第19-55页 |
| ·河湟地区概况 | 第19-26页 |
| ·地理界线 | 第19页 |
| ·区域特征 | 第19-20页 |
| ·资源概况 | 第20-25页 |
| ·环境现状 | 第25-26页 |
| ·河湟民居村落规划调研 | 第26-37页 |
| ·大庄村村落选址与布局 | 第26-31页 |
| ·郭麻日村村落选址与布局 | 第31-35页 |
| ·河湟传统民居村落规划的策略 | 第35-37页 |
| ·河湟民居院落布局的调研 | 第37-47页 |
| ·大庄村院落布局 | 第37-41页 |
| ·郭麻日村院落布局 | 第41-45页 |
| ·河湟传统民居院落布局策略 | 第45-47页 |
| ·河湟民居单体设计的调研 | 第47-52页 |
| ·大庄村民居单体设计 | 第47-49页 |
| ·郭麻日村民居单体设计 | 第49-51页 |
| ·河湟传统民居单体设计策略 | 第51-52页 |
| ·小结 | 第52-55页 |
| 3 河湟传统民居生态策略的内部需求因素研究 | 第55-79页 |
| ·生活需求与民居生态策略 | 第55-67页 |
| ·居住需求与节地 | 第55-59页 |
| ·能耗需求与节能 | 第59-65页 |
| ·环境质量与调节 | 第65-67页 |
| ·生产需求与民居生态策略 | 第67-74页 |
| ·农业需求 | 第67-68页 |
| ·养殖业需求 | 第68-72页 |
| ·其他产业需求 | 第72-74页 |
| ·文化需求与民居生态策略 | 第74-76页 |
| ·多元化的文化特征 | 第74-75页 |
| ·一体化的策略形式 | 第75-76页 |
| ·小结 | 第76-79页 |
| 4 河湟传统民居生态策略的外部资源因素研究 | 第79-113页 |
| ·土地资源与民居生态策略 | 第79-83页 |
| ·土地类型多与分类利用 | 第79-81页 |
| ·耕地资源少与重点保护 | 第81-83页 |
| ·承载能力低与规模限制 | 第83页 |
| ·气候资源与民居生态策略 | 第83-95页 |
| ·强日照辐射与日照调节 | 第83-88页 |
| ·大温差与生态保温抗热 | 第88-91页 |
| ·终年多风与生态抗风 | 第91-92页 |
| ·干旱少雨与生态适应 | 第92-95页 |
| ·水资源与民居生态策略 | 第95-103页 |
| ·地表水特征与聚落分布 | 第95-98页 |
| ·降水特征与集水、节水 | 第98-102页 |
| ·地下水稀少与生态开发 | 第102-103页 |
| ·建材资源与民居生态策略 | 第103-111页 |
| ·营造材料 | 第103-105页 |
| ·结构体系 | 第105-106页 |
| ·施工技术 | 第106-111页 |
| ·小结 | 第111-113页 |
| 5 生态策略总结:河湟传统民居生态策略在当代的运用 | 第113-143页 |
| ·青海河湟传统生态营造策略总结 | 第113-117页 |
| ·村落的生态营造策略 | 第113-114页 |
| ·院落的生态营造策略 | 第114-115页 |
| ·单体的生态营造策略 | 第115-117页 |
| ·传统生态策略与绿色建筑星级标准的比较分析 | 第117-122页 |
| ·节地与室外环境 | 第117-118页 |
| ·节能与能源利用 | 第118-119页 |
| ·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| 第119-120页 |
| ·节材与建材利用 | 第120-121页 |
| ·室内环境质量 | 第121页 |
| ·运营管理 | 第121-122页 |
| ·当代绿色技术对传统民居策略的补充 | 第122-130页 |
| ·太阳能利用技术 | 第123-126页 |
| ·沼气池技术与新型农业 | 第126-127页 |
| ·中水的利用技术 | 第127-128页 |
| ·夯土墙的现代运用 | 第128-130页 |
| ·传统生态策略在当代的运用 | 第130-142页 |
| ·小结 | 第142-143页 |
| 结论 | 第143-145页 |
| 致谢 | 第145-147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147-149页 |
| 图表目录 | 第149-15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