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--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--传播理论论文

信息时代网络的社会风险及控制研究

中文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8页
引言第8-10页
第一章 绪论第10-19页
 一、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0-11页
  (一) 理论意义第10页
  (二) 现实意义第10-11页
 二、研究网络社会风险的基本理论视角第11-15页
  (一) 风险社会学说第11-12页
  (二) 网络的社会效应第12-14页
  (三) 网络的社会风险控制第14-15页
 三、概念的理解与厘清第15-19页
  (一) 风险与网络风险第15页
  (二) 网络的社会风险与网络社会的风险第15-16页
  (三) 工业社会、风险社会、网络社会第16-19页
第二章 网络的社会风险来源第19-23页
 一、网络的缺陷问题第19-20页
  (一) 本质缺陷第19页
  (二) 技术缺陷第19-20页
  (三) 操作缺陷第20页
 二、网络缺陷的复制与扩散第20-23页
  (一) 自由开放——因特网发展历史的精神气质第20-22页
  (二) 时空脱位——系统张力失调的内在归因第22-23页
第三章 网络的社会风险表征第23-35页
 一、技术类风险:技术绑架第23-24页
 二、经济类风险第24-25页
  (一) 传统产业的冲击第24-25页
  (二) 财物的损失第25页
  (三) 贫富差距的扩大第25页
 三、政治类风险第25-28页
  (一) 平等性问题第26页
  (二) 信息主义转型危机问题第26-27页
  (三) 自由与理性的衡量问题第27-28页
 四、文化类风险第28-30页
  (一) 多元文化冲突第28页
  (二) 文化水平的弱化第28-29页
  (三) 亚文化/反文化第29页
  (四) 价值观的变迁第29-30页
 五、人的异化风险第30-33页
  (一) 网瘾第30-32页
  (二) 人际交往第32-33页
  (三) 信任风险第33页
 六、现实案例的风险第33-35页
  (一) 政治舆论:狭隘民族主义还是爱国主义第33页
  (二) 信任:谣言与谣盐第33-34页
  (三) 亚文化:"盐"与"核"第34页
  (四) 经济:哄抬物价第34-35页
第四章 网络的社会风险控制第35-44页
 一、控制的思路第35-36页
  (一) 以人为本的核心原则第35-36页
  (二) 自下而上为主的治理方式第36页
  (三) 多管齐下的控制手段第36页
 二、控制的手段第36-42页
  (一) 法律为保障第37-38页
  (二) 道德为辅助第38-39页
  (三) 技术为基石第39-40页
  (四) 借鉴与合作第40-41页
  (五) 以舆制舆第41-42页
 三、控制的步骤第42-44页
  (一) 预防第42页
  (二) 执行第42-43页
  (三) 监督第43页
  (四) 反馈第43-44页
第五章 结论与展望第44-45页
参考文献第45-47页
致谢第47页

论文共4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我国网络舆论危机应急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研究
下一篇:CNN,BBC和China Daily关于北京奥运会新闻报道的批评性语篇分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