复合型人工湿地在不同季节对生活污水的处理及脱氮机理的研究
摘要 | 第1-9页 |
ABSTRACT | 第9-12页 |
縮略语表 | 第12-13页 |
1 前言 | 第13-29页 |
·我国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现状 | 第13页 |
·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技术 | 第13-15页 |
·人工湿地分类及特点 | 第15-17页 |
·人工湿地分类 | 第15-16页 |
·人工湿地特点 | 第16-17页 |
·人工湿地组成部分、功能及选择 | 第17-20页 |
·基质 | 第17-18页 |
·植物 | 第18-19页 |
·微生物 | 第19-20页 |
·人工湿地的污染物去除机制 | 第20-24页 |
·人工湿地技术的发展应用 | 第24-26页 |
·国外人工湿地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| 第24-25页 |
·国内人工湿地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| 第25-26页 |
·研究意义和目的 | 第26页 |
·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| 第26-29页 |
2 人工湿地系统组成及主要设计参数 | 第29-32页 |
·人工湿地总体设计概述 | 第29页 |
·复合垂直流及水平潜流人工湿地设计参数 | 第29-32页 |
·湿地床设计参数 | 第29-31页 |
·湿地植物 | 第31页 |
·湿地进出水方式 | 第31-32页 |
3 人工湿地主要水质指标的变化 | 第32-51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32-35页 |
·人工湿地运行参数 | 第32页 |
·人工湿地进水水质 | 第32-34页 |
·项目测定方法 | 第34页 |
·数据分析及绘图方法 | 第34-35页 |
·pH的变化 | 第35-36页 |
·人工湿地对磷的处理效果 | 第36-38页 |
·人工湿地对氮的处理效果 | 第38-45页 |
·总氮的去除 | 第38-40页 |
·NH_4~+-N的去除 | 第40-42页 |
·NO_2~--N和NO_3~--N的变化 | 第42-45页 |
·人工湿地对COD的处理效果 | 第45-46页 |
·水质指标与气温及表面负荷的相关性分析 | 第46-50页 |
·主要水质指标与气温的关系 | 第46-48页 |
·主要水质指标与表面负荷的关系 | 第48-50页 |
·小结 | 第50-51页 |
4 人工湿地硝化反硝化作用强度的研究 | 第51-65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51-52页 |
·样品采集 | 第51页 |
·硝化反硝化强度测定方法 | 第51-52页 |
·数据分析及绘图方法 | 第52页 |
·气温对湿地系统硝化反硝化强度影响 | 第52-57页 |
·复合垂直流硝化反硝化作用强度变化 | 第52-56页 |
·水平潜流硝化反硝化作用强度变化 | 第56-57页 |
·植物根系对湿地系统硝化反硝化强度影响与分析 | 第57-64页 |
·复合型人工湿地硝化作用强度变化 | 第57-61页 |
·复合型人工湿地反硝化作用强度变化 | 第61-64页 |
·小结 | 第64-65页 |
5 人工湿地脱氮微生物与根系泌氧能力对脱氮的作用 | 第65-78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65-67页 |
·样品采样 | 第65页 |
·微电极对根系泌氧的测定 | 第65-66页 |
·脱氮微生物计数方法 | 第66-67页 |
·扫描电镜试验方法 | 第67页 |
·数据分析及绘图方法 | 第67页 |
·气温和植物种类对湿地脱氮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| 第67-72页 |
·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脱氮微生物数量变化 | 第68-70页 |
·水平潜流人工湿地脱氮微生物数量变化 | 第70-72页 |
·植物根系泌氧能力对湿地脱氮能力的影响 | 第72-75页 |
·复合垂直流湿地植物根系泌氧能力变化 | 第72-73页 |
·水平潜流湿地植物根系泌氧能力变化 | 第73-75页 |
·不同种类湿地植物根区物质扫描电镜观察 | 第75-77页 |
·小结 | 第77-78页 |
6 结论与建议 | 第78-80页 |
·结论 | 第78-79页 |
·建议 | 第79-8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0-87页 |
致谢 | 第8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