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7-11页 |
·引言 | 第7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7-9页 |
·热带气旋生成的研究进展 | 第7-8页 |
·热带气旋潜在生成指数的发展与应用 | 第8-9页 |
·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| 第9-11页 |
第二章 资料和方法 | 第11-14页 |
·资料说明 | 第11-12页 |
·方法简介 | 第12-14页 |
·热带气旋生成频数的空间差值 | 第12页 |
·潜在生成指数(Genesis Potential Index) | 第12-13页 |
·最大潜在强度(Maximum Potential Intensity) | 第13-14页 |
第三章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生成频数和潜在生成指数的比较 | 第14-20页 |
·空间分布的比较 | 第14-16页 |
·气候场的比较 | 第14-15页 |
·年际变化的比较 | 第15-16页 |
·时间变化的比较 | 第16-18页 |
·季节变化的比较 | 第16-17页 |
·年代际变化的比较 | 第17-18页 |
·小结 | 第18-20页 |
第四章 多种再分析资料中热带气旋潜在生成指数的差异分析 | 第20-25页 |
·空间分布的差异分析 | 第20-21页 |
·时间变化的差异分析 | 第21-24页 |
·单个变量的比较 | 第21-22页 |
·单个变量变化的热带气旋潜在生成指数的比较 | 第22-23页 |
·多个变量变化的热带气旋潜在生成指数的比较 | 第23-24页 |
·小结 | 第24-25页 |
第五章 热带气旋潜在生成指数对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生成特征的分析 | 第25-33页 |
·热带气旋潜在生成指数的特征分析 | 第25-27页 |
·影响因子的分析 | 第27-32页 |
·单个变量的分析 | 第27-28页 |
·单个变量变化的热带气旋潜在生成指数的分析 | 第28-29页 |
·多个变量变化的热带气旋潜在生成指数的分析 | 第29-32页 |
·小结 | 第32-33页 |
第六章 主要结论和工作展望 | 第33-35页 |
·主要结论 | 第33-34页 |
·工作展望 | 第34-35页 |
致谢 | 第35-3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6-42页 |
作者简介 | 第42-43页 |
论文附图 | 第43-6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