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--新闻学、新闻事业论文--新闻采访和报道论文

作为报纸消息源的互联网--基于媒介融合与新闻伦理的讨论

摘要第1-4页
Abstract第4-6页
目录第6-9页
第1章 绪论第9-19页
   ·研究背景与意义第9-10页
   ·相关概念及研究现状分析第10-14页
     ·概念确定第10-11页
     ·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-14页
   ·问题的提出第14-15页
   ·研究方法第15页
   ·研究项目的基本框架第15-19页
     ·目标媒体选择第15-17页
     ·研究时间范围限定第17页
     ·具体抽样方法第17页
     ·样本分析单位第17-18页
     ·样本分析方法第18-19页
第2章 传统媒体与互联网的消息源使用第19-31页
   ·报纸获得消息源的传统渠道变迁第19-22页
   ·报纸选择新闻消息源的标准第22-25页
   ·传统媒体明确消息来源的必要性第25-26页
   ·匿名消息源在传统媒体中的使用第26-27页
     ·使用匿名消息源可能引发的问题第26-27页
     ·匿名消息源使用时应注意的原则第27页
   ·互联网成为报纸消息来源的原因第27-31页
第3章 内容分析:作为报纸消息源的互联网第31-42页
   ·使用互联网消息源的新闻报道稿件总数量统计第31-32页
   ·新闻报道类别统计第32-35页
   ·信息来源的平台第35-36页
   ·互联网信息在报纸新闻报道中的功用第36-37页
   ·互联网消息来源的分类统计第37-38页
   ·报纸告知信息来源的表述方式第38-40页
   ·研究结果凝炼第40-42页
第4章 媒介融合下传统媒体对互联网消息源的使用第42-53页
   ·报纸使用互联网消息源的现状特点第42-45页
     ·选择性第42-43页
     ·针对性第43页
     ·融合性第43-44页
     ·趋同性第44-45页
   ·传统媒体使用互联网消息源的媒介融合特点第45-47页
     ·互联网环境下虚拟社区信息与现实报道载体的融合第45-46页
     ·互联网环境下报纸采编流程实在化与虚拟化的融合第46-47页
     ·互联网催生的私人信息与公共媒体的融合第47页
   ·站在新闻事业门外的互联网第47-50页
     ·互联网信息爆炸后的鱼龙混杂第48页
     ·网民非职业化的新闻“报道”第48-49页
     ·网站新闻的高度复制率第49-50页
     ·互联网消息源——公开化发布的匿名消息源第50页
   ·互联网消息源在传统媒体中的慎用第50-51页
   ·报纸角色的重新定位第51-53页
     ·从新闻事件的筛选者到新闻事件的核实者第51-52页
     ·从新闻守门人到新闻指导者第52-53页
第5章 新闻伦理视角下传统媒体对互联网消息源的使用第53-65页
   ·互联网消息源的使用引发新闻伦理新变化第53页
   ·报纸新闻报道中使用互联网消息源存在的问题第53-56页
     ·非官方消息源的广泛使用第53-54页
     ·消息源的模糊化第54-55页
     ·网民身份的群体化和消息源的泛化第55页
     ·网友评论观点的大量使用第55-56页
   ·新闻伦理视角下的互联网消息源第56-59页
     ·虚假易制造,真相难考证第56-57页
     ·声音多、繁、杂,公正难秉持第57页
     ·匿名性开放了言路,利益体隐藏目的第57-58页
     ·网络舆论风生水起,传统媒体应声被绑第58-59页
   ·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如何使用互联网消息源的宏观思考第59-61页
     ·“全民狂欢”环境下的冷静第59-60页
     ·传统媒体在新媒体环境下职能的转换:从“筛选”到“核实”第60页
     ·引导受众的回归,对媒体公信力的再建设第60-61页
     ·“公民新闻”的开拓和“公民记者”的培养第61页
   ·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如何使用互联网消息源的微观思考第61-65页
     ·多源考证“事实、事件类”消息源的真实性第61-64页
     ·多角度选用“评论意见”以求新闻报道公平、公正第64-65页
结语第65-66页
参考文献第66-68页
致谢第68-69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第69页

论文共6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婚恋类电视节目热播原因探析--以《非诚勿扰》为个案
下一篇:中国政府对互联网管理的变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