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物权公示的方法与效力
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8页 |
| 前言 | 第8-10页 |
| 第1章 物权公示的方法 | 第10-21页 |
| ·物权公示方法的界定 | 第10-14页 |
| ·公示方法的含义及条件 | 第10-12页 |
| ·物权法第 28 条规定与登记公示的关系 | 第12-13页 |
| ·影响物权公示方法选择的因素 | 第13-14页 |
| ·物权主要的公示方法 | 第14-21页 |
| ·占有(交付) | 第14-16页 |
| ·登记 | 第16-19页 |
| ·标示 | 第19-21页 |
| 第2章 物权公示的效力 | 第21-30页 |
| ·物权公示决定物权变动的效力 | 第21-22页 |
| ·权利正确性推定效力 | 第22-25页 |
| ·登记的权利正确性推定效力 | 第22-23页 |
| ·占有的权利正确性推定效力 | 第23-25页 |
| ·推定的限制 | 第25页 |
| ·物权公示的公信力 | 第25-30页 |
| ·登记的公信力 | 第25-28页 |
| ·占有和交付的公信力 | 第28-30页 |
| 第3章 我国物权公示立法的缺陷及弥补 | 第30-40页 |
| ·我国物权公示立法的缺陷 | 第30-32页 |
| ·不动产登记适用之不足 | 第30-31页 |
| ·公示范围和方式狭窄 | 第31-32页 |
| ·未明文规定物权公示的推定效力 | 第32页 |
| ·完善我国《物权法》有关公示制度的建议 | 第32-40页 |
| ·关于不动产登记 | 第32-35页 |
| ·发展和扩张新的公示方式 | 第35-37页 |
| ·建立责任与补偿机制 | 第37-40页 |
| 结语 | 第40-41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1-42页 |
| 致谢 | 第42-43页 |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| 第4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