鸢尾蒜生物学特性及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
| 摘要 | 第1-7页 |
| Abstract | 第7-11页 |
| 前言 | 第11-12页 |
| 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2-22页 |
| ·鸢尾蒜概述 | 第12页 |
| ·鸢尾蒜研究进展 | 第12-13页 |
| ·物候生物学学观测方法的研究 | 第13-16页 |
| ·物候生物学观测 | 第13-14页 |
| ·开花习性的观察研究 | 第14页 |
| ·繁殖生物学的研究 | 第14-16页 |
| ·形态学观测方法的研究 | 第16-17页 |
| ·营养器官形态结构的研究方法 | 第16页 |
| ·繁殖器官形态结构的研究方法 | 第16-17页 |
| ·解剖结构的研究方法 | 第17-18页 |
| ·解剖学研究 | 第17页 |
| ·石蜡切片法 | 第17-18页 |
| ·种子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| 第18-20页 |
| ·种子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| 第18页 |
| ·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 | 第18-19页 |
| ·物理方法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| 第19页 |
| ·化学方法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| 第19-20页 |
| ·立题的目的与意义 | 第20-21页 |
| 技术路线如下 | 第21-22页 |
| 第二章 鸢尾蒜花结构的解剖学研究 | 第22-27页 |
| ·材料与方法 | 第22-23页 |
| ·结果与分析 | 第23-26页 |
| ·鸢尾蒜花被片结构 | 第23页 |
| ·鸢尾蒜雄蕊结构 | 第23-24页 |
| ·鸢尾蒜雌蕊结构 | 第24-26页 |
| ·结论与讨论 | 第26-27页 |
| 第三章 鸢尾蒜物候生物学特性观察 | 第27-32页 |
| ·材料与方法 | 第28页 |
| ·实验样地 | 第28页 |
| ·观测方法 | 第28页 |
| ·结果与分析 | 第28-30页 |
| ·鸢尾蒜物候观测 | 第28-30页 |
| ·植物生长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 | 第30页 |
| ·结论与讨论 | 第30-32页 |
| 第四章 鸢尾蒜繁殖生物学特性研究 | 第32-41页 |
| ·材料与方法 | 第32-34页 |
| ·材料 | 第32-33页 |
| ·方法 | 第33-34页 |
| ·结果与分析 | 第34-39页 |
| ·鸢尾蒜花个体水平研究 | 第34-35页 |
| ·鸢尾蒜花部特征研究 | 第35-38页 |
| ·鸢尾蒜性表达特征分析 | 第38-39页 |
| ·结论与讨论 | 第39-41页 |
| 第五章 鸢尾蒜种子生物学特性研究 | 第41-48页 |
| ·材料与方法 | 第41-42页 |
| ·材料 | 第41页 |
| ·方法 | 第41-42页 |
| ·结果与分析 | 第42-46页 |
| ·鸢尾蒜种子形态特征研究 | 第42页 |
| ·鸢尾蒜种子生理特性测定 | 第42页 |
| ·鸢尾蒜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| 第42-46页 |
| ·结论与讨论 | 第46-48页 |
| 第六章 结论 | 第48-50页 |
| 结论 | 第48-50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0-54页 |
| 致谢 | 第54-55页 |
| 作者简介 | 第55-56页 |
| 导师评阅表 | 第5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