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建筑结构论文--金属结构论文--组合结构论文

新型方钢管混凝土柱—钢梁全螺栓连接节点静力有限元分析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9页
第一章 绪论第9-22页
 §1-1 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-10页
 §1-2 钢框架梁柱连接分类第10-13页
  1-2-1 AISC的连接分类第10-11页
  1-2-2 欧洲规范EC3确定的分类方法第11页
  1-2-3 Bjorhovde等的连接分类第11-12页
  1-2-4 Nethercot等人的分类方法第12页
  1-2-5 Hasan等人的分类方法第12-13页
 §1-3 半刚性节点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-19页
  1-3-1 纯钢结构的半刚性节点研究现状第14-16页
  1-3-2 钢管混凝土—钢梁节点的半刚性研究现状第16-19页
 §1-4 目前研究中存在中的问题第19-20页
 §1-5 本课题研究内容第20-22页
第二章 节点试验的有限元模拟第22-33页
 §2-1 试验概况第22-24页
 §2-2 有限元建模第24-33页
  2-2-1 基本假定第24页
  2-2-2 几何模型建立第24-25页
  2-2-3 混凝土材料特性第25-26页
  2-2-4 钢材的材料特性第26-28页
  2-2-5 单元设置第28-30页
  2-2-6 有限元网格划分第30-31页
  2-2-7 加载求解及后处理第31-33页
第三章 有限元结果验证及分析第33-51页
 §3-1 试件JD-1试验结果与有限元模拟对比分析第33-37页
  3-1-1 加载过程及破坏现象对比分析第33-34页
  3-1-2 荷载-位移曲线对比分析第34-35页
  3-1-3 弯矩-转角曲线对比分析第35-37页
 §3-2 试件JD-2试验结果与有限元模拟对比分析第37-40页
  3-2-1 加载过程及破坏现象对比分析第37-38页
  3-2-2 荷载-位移曲线对比分析第38-39页
  3-2-3 弯矩-转角曲线对比分析第39-40页
 §3-3 试件JD-3试验结果与有限元模拟对比分析第40-43页
  3-3-1 加载过程及破坏现象对比分析第40-42页
  3-3-2 荷载-位移曲线对比分析第42页
  3-3-3 弯矩-转角曲线对比分析第42-43页
 §3-4 试件JD-4试验结果与有限元模拟对比分析第43-47页
  3-4-1 加载过程及破坏现象对比分析第43-46页
  3-4-2 荷载-位移曲线对比分析第46-47页
  3-4-3 弯矩-转角曲线对比分析第47页
 §3-5 有限元模型综合对比分析第47-50页
  3-5-1 荷载-位移曲线对比分析第47-48页
  3-5-2 弯矩-转角曲线对比分析第48-50页
 §3-6 本章小结第50-51页
第四章 Π型板节点破坏模式及弯矩-转角关系参数分析第51-62页
 §4-1 节点破坏模式分析第51-56页
  4-1-1 基准模型选取第51-53页
  4-1-2 ∏型板翼缘破坏第53-54页
  4-1-3 柱破坏第54-55页
  4-1-4 穿芯螺栓破坏第55-56页
 §4-2 弯矩-转角关系参数分析第56-61页
  4-2-1 ∏型板翼缘高厚比第56-58页
  4-2-2 ∏型板腹板宽厚比第58页
  4-2-3 钢梁翼缘宽厚比第58-59页
  4-2-4 钢梁腹板高厚比第59页
  4-2-5 方钢管柱壁宽厚比第59-60页
  4-2-6 钢材屈服强度第60-61页
 §4-3 本章小结第61-62页
第五章 Π型板节点的弯矩-转角曲线模型第62-69页
 §5-1 弯矩-转角节点特性第62-66页
 §5-2 弯矩-转角曲线拟合第66-69页
第六章 结论与展望第69-71页
 §6-1 结论第69-70页
 §6-2 展望第70-71页
参考文献第71-74页
致谢第74-75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第75页

论文共7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碳纤维布加固砌体墙抗震特性的有限元分析
下一篇:预应力布筋形式对配置高强钢筋UPC梁受弯性能的影响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