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8页 |
引言 | 第8-10页 |
一、 中国传统文化对朱光潜悲剧观的影响 | 第10-17页 |
1、 家庭教育与儒学对朱光潜的影响 | 第11-13页 |
2、 道家思想对朱光潜悲剧观的影响 | 第13-16页 |
3、 陶潜“隐逸”生存方式对朱光潜悲剧观的影响 | 第16-17页 |
二、 西方学说对朱光潜悲剧观的影响 | 第17-36页 |
(一) “三大假说”对朱光潜悲剧观的影响 | 第18-25页 |
1、 “恶意”假说:以法格为典型代表 | 第18-20页 |
2、 “同情”假说:以博克为代表 | 第20-22页 |
3、 “生命力感”说 | 第22-25页 |
(二) 黑格尔和布拉德雷悲剧理论对朱光潜悲剧观的影响 | 第25-30页 |
1、 对黑格尔“永恒正义”理念的分析与批判 | 第26-28页 |
2、 对布拉德雷悲剧理论的分析与批判 | 第28-30页 |
(三) 叔本华和尼采的悲剧学说对朱光潜悲剧观的影响 | 第30-36页 |
1、 对叔本华“意志与表象”的引述与批判 | 第31-33页 |
2、 对尼采“酒神精神”与“日神精神”的引述与批判 | 第33-36页 |
三、 朱光潜悲剧理论的价值与意义 | 第36-40页 |
(一) 朱光潜的悲剧思想在我国美学史上的价值 | 第36-38页 |
(二) 《悲剧心理学》在西方悲剧理论史上的贡献与不足 | 第38-40页 |
1、 对生命终极问题的追根溯源 | 第38-39页 |
2、 对西方悲剧理论进行系统、全面的“整合-批判”的第一人 | 第39页 |
3、 悲剧“真理-两面性”:悲剧辩证法则的普遍意义 | 第39-40页 |
四、 结语 | 第40-41页 |
注释 | 第41-4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2-44页 |
后记 | 第44-46页 |
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4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