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学论文--中国文学论文--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--古代文学(~1840年)论文

《左传》中的盟誓研究

摘要第1-4页
Abstract第4-7页
第一章 绪论第7-12页
   ·本课题的研究意义第7-8页
   ·盟誓的研究现状第8-11页
   ·研究思路及方法第11-12页
第二章 盟誓的渊源第12-26页
   ·“盟”与“誓”字源考第12-16页
     ·“盟”字字源第12-14页
     ·“誓”字字源第14-16页
   ·盟誓与诅祝第16-18页
     ·诅第16-17页
     ·祝第17-18页
   ·盟誓与原始宗教第18-21页
   ·商周时期盟誓文的发展演变第21-26页
第三章 《左传》中的盟誓第26-45页
   ·《左传》中的盟誓与两周政治第26-29页
     ·宗盟第26-27页
     ·会盟第27-28页
     ·盟誓中的“质”与“赂”第28-29页
   ·《左传》中盟誓的功能第29-32页
     ·政治功能第29-31页
     ·法律功能第31-32页
     ·社会功能第32页
   ·盟誓的分类第32-37页
   ·盟誓的程序及礼仪第37-45页
第四章 《左传》中盟誓文的文体与语言第45-52页
   ·《左传》中盟誓文的文体特色和语言特色第45-49页
     ·盟誓文的文体特色第45-47页
     ·盟辞的文体特征第47-48页
     ·盟誓语言的多样化第48-49页
   ·盟誓文的文学价值及其影响第49-52页
结语第52-54页
参考文献第54-58页
附录:《左传》中的盟誓一览表第58-72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72-73页
致谢第73页

论文共7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“无路”与“寻路”--刘震云作品中的群体无根意识
下一篇:刘储秀年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