农村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及其管理系统的实现
| 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10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6页 |
| ·引言 | 第10页 |
| ·低压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方法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10-12页 |
| ·研究的目的 | 第10-11页 |
| ·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| ·低压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的研究现状 | 第12-14页 |
| ·主要研究内容和工作 | 第14-15页 |
| ·章节安排 | 第15-16页 |
| 第二章 低压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分析 | 第16-31页 |
| ·线损的构成与分类 | 第16-17页 |
| ·低压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方法研究 | 第17-26页 |
| ·农村低压配电网的构成 | 第17页 |
| ·农村低压配电网的特点 | 第17-18页 |
| ·农村低压配电网线损计算的范围 | 第18-19页 |
| ·低压配电网线损计算现有方法的分析 | 第19-26页 |
| ·低压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特点 | 第26-27页 |
| ·低压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步骤 | 第27-29页 |
| ·原始资料的收集和分析 | 第27-28页 |
| ·计算模型的选择 | 第28页 |
| ·理论线损计算 | 第28页 |
| ·计算结果的分析 | 第28-29页 |
| ·影响低压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的主要因素 | 第29-30页 |
| ·小结 | 第30-31页 |
| 第三章 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算法设计及实现 | 第31-40页 |
| ·牛顿-拉夫逊潮流计算法 | 第31-32页 |
| ·牛顿法的基本原理及核心 | 第32-35页 |
| ·应用 MATLAB 计算电力系统潮流 | 第35-38页 |
| ·matpower 中相关计算参数分析 | 第35页 |
| ·matpower 中的数据流图 | 第35-36页 |
| ·实例分析 | 第36-38页 |
| ·结果分析 | 第38页 |
| ·MATLAB 和 C#混合编程 | 第38-39页 |
| ·小结 | 第39-40页 |
| 第四章 农村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管理系统的设计 | 第40-48页 |
| ·软件设计需求分析 | 第40页 |
| ·系统架构 | 第40-41页 |
| ·系统的功能设计 | 第41-42页 |
| ·软件流程框图 | 第42-45页 |
| ·线损计算流程图 | 第42-43页 |
| ·线路图管理流程 | 第43-44页 |
| ·线损结果查看流程 | 第44-45页 |
| ·数据库设计 | 第45-47页 |
| ·小结 | 第47-48页 |
| 第五章 农村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管理系统的实现 | 第48-68页 |
| ·软件开发环境 | 第48-51页 |
| ·系统的开发环境 | 第49页 |
| ·.NET 简介 | 第49-50页 |
| ·Flex 介绍 | 第50-51页 |
| ·线路图绘制 | 第51-59页 |
| ·低压线损计算 | 第59-65页 |
| ·低压理论线损计算实例 | 第65-66页 |
| ·系统的运行环境 | 第66-67页 |
| ·小结 | 第67-68页 |
|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68-69页 |
| 致谢 | 第69-70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0-7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