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0页 |
缩略语 | 第10-11页 |
第一章 引言 | 第11-33页 |
·肝癌的发生及诱因 | 第11-13页 |
·肝癌的发生 | 第11-12页 |
·肝癌的病因学 | 第12-13页 |
·肝癌的转移 | 第13-15页 |
·局部浸润 | 第13-14页 |
·血行传播(blood lines spread) | 第14-15页 |
·淋巴传播(lymphatic spread) | 第15页 |
·肝癌动物模型的建立 | 第15-16页 |
·诱癌动物 | 第15-16页 |
·诱癌药物 | 第16页 |
·给药途径和剂量 | 第16页 |
·E-cd 与肝癌 | 第16-22页 |
·细胞粘附分子与肝癌 | 第16-17页 |
·E-cd 与肝癌 | 第17-22页 |
·β-catenin 与肝癌 | 第22-24页 |
·catenin 家族 | 第22页 |
·β-catenin 与Wnt 通路 | 第22-23页 |
·β-catenin 基因表达的调控 | 第23页 |
·β-catenin 与肝癌 | 第23-24页 |
·肝癌与MMP-7 | 第24-28页 |
·基质金属蛋白酶(matrix metalloproteinas,MMPs) | 第24-25页 |
·MMPs 的基因表达 | 第25页 |
·肿瘤与MMPs | 第25-27页 |
·MMP-7 与癌症 | 第27-28页 |
·苦参素与肝癌 | 第28-30页 |
·中药与抗肿瘤 | 第28-29页 |
·苦参素与肿瘤 | 第29页 |
·苦参素与肝癌 | 第29-30页 |
·Se 与肝癌 | 第30-32页 |
·Se 的概述 | 第30-31页 |
·Se 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| 第31页 |
·富硒酵母 | 第31-32页 |
·苦参素联合富硒酵母在肝癌治疗中的尝试 | 第32-33页 |
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| 第33-40页 |
·肝癌动物模型的建立及相关药物干预 | 第33-34页 |
·实验动物 | 第33页 |
·诱癌药物 | 第33页 |
·干预药物 | 第33页 |
·给药剂量及取样时间 | 第33-34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34-40页 |
·实验材料与主要设备仪器 | 第34页 |
·组织病理切片技术及观察 | 第34-35页 |
·免疫组化 | 第35-37页 |
·免疫印迹检测 | 第37-40页 |
第三章 结果 | 第40-49页 |
·DENA 诱发SD 大鼠肝癌癌变病理结果 | 第40-41页 |
·宏观观察 | 第40页 |
·石蜡切片观察 | 第40-41页 |
·E-cd、β-catenin、MMP-7 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 结果 | 第41-49页 |
·E-cd 免疫组化结果 | 第41-42页 |
·E-cd Western blot 结果 | 第42-44页 |
·β-catenin 免疫组化结果 | 第44-46页 |
·β-catenin Western blot 结果 | 第46-47页 |
·MMP-7 诱癌组免疫组化结果 | 第47-49页 |
第四章 讨论 | 第49-54页 |
·诱癌组与干预组的病理分析 | 第49页 |
·细胞外基质、粘附分子与肝癌 | 第49-50页 |
·药物干预与细胞凋亡 | 第50-51页 |
·药物干预与 Wnt 通路 | 第51-54页 |
第五章 结论 | 第54-5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5-66页 |
附录(图版) | 第66-82页 |
致谢 | 第82-83页 |
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| 第83-8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