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引言 | 第6-7页 |
一、律师在场权的内涵和理论依据 | 第7-11页 |
(一) 律师在场权的内涵 | 第7页 |
(二) 律师在场权的理论依据 | 第7-11页 |
二、联合国及外国有关侦查讯问时律师在场权的规定 | 第11-16页 |
(一) 国际公约中关于律师在场权的相关规定 | 第11-12页 |
(二) 世界上一些国家的律师在场权概述 | 第12-15页 |
(三) 比较和总结 | 第15-16页 |
三、律师在场权的价值 | 第16-21页 |
(一) 有利于防止侦查中的非法行为,保障人权 | 第16-17页 |
(二) 有利于诉讼结构的合理化 | 第17页 |
(三) 有利于完善我国的辩护制度 | 第17-18页 |
(四) 有利于诉讼效率的提高 | 第18-19页 |
(五) 其他制度无法替代的优越性 | 第19-21页 |
四、律师在场权在我国实行的可行性分析 | 第21-25页 |
(一) 保障人权的观念深入人心 | 第21页 |
(二) 符合诉讼模式改革的趋势 | 第21-22页 |
(三) 律师数量的增加、律师队伍的不断壮大 | 第22-23页 |
(四) 司法试验达到预期效果,律师在场制度能够被侦查机关接受 | 第23-25页 |
五、律师在场权制度的设计和相关保障措施 | 第25-31页 |
(一) 律师在场的案件范围 | 第25页 |
(二) 律师在场权原则适用的例外 | 第25-26页 |
(三) 在场律师的权利 | 第26-27页 |
(四) 在场律师的义务 | 第27-28页 |
(五) 相关配套保障措施 | 第28-31页 |
结语 | 第31-3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2-34页 |
致谢 | 第34-35页 |
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3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