滇中飒马场流域不同植物群落的水环境效应及其主导因素研究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0页 |
1 前言 | 第10-20页 |
·问题的提出 | 第10-11页 |
·国内外研究动态 | 第11-17页 |
·水环境污染的源强研究 | 第11-12页 |
·植物群落对面源污染的调控作用 | 第12-15页 |
·面源污染模型的研究 | 第15-16页 |
·土地利用方式对面源污染物输出的影响 | 第16-17页 |
·研究目标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| 第17-20页 |
·研究目标及思路 | 第17-18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18-19页 |
·技术路线 | 第19-20页 |
2 实验样地基本概况和研究方法 | 第20-30页 |
·实验样地基本概况 | 第20-24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24-30页 |
·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制备 | 第24-25页 |
·水样的采集和制备 | 第25页 |
·枯落物的采集和制备 | 第25页 |
·土壤化学性质分析方法 | 第25-27页 |
·水样的分析方法 | 第27-28页 |
·枯落物特性的分析方法 | 第28页 |
·野外实验观察 | 第28-30页 |
·数据分析 | 第30页 |
3 结果与分析 | 第30-71页 |
·不同植物群落的结构特征 | 第30-32页 |
·不同植物群落的源强特征 | 第32-55页 |
·土壤全氮的赋存情况 | 第32-35页 |
·土壤碱解氮赋存情况 | 第35-38页 |
·土壤全磷赋存情况 | 第38-41页 |
·土壤有效磷赋存情况 | 第41-44页 |
·土壤全钾赋存情况 | 第44-47页 |
·土壤速效钾赋存情况 | 第47-50页 |
·有机质赋存情况 | 第50-53页 |
·不同植物群落土壤综合源强特征 | 第53-55页 |
·不同植物群落降雨分配格局及水分涵养情况 | 第55-61页 |
·飒马场2011-2012年度降雨情况 | 第55页 |
·不同植物群落的林冠截留情况 | 第55-56页 |
·不同植物群落枯落物持水量变化情况 | 第56-58页 |
·不同植物群落土壤水分含量情况 | 第58-61页 |
·不同植物群落的径流量及面源污染物的输出情况 | 第61-65页 |
·不同植物群落的径流量情况 | 第61-62页 |
·不同植物群落的总氮输出情况 | 第62-63页 |
·不同植物群落的总磷输出情况 | 第63-64页 |
·不同植物群落的COD输出情况 | 第64-65页 |
·不同植物群落面源污染物输出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 | 第65-71页 |
·降雨量与径流量、面源污染物输出的关系 | 第65-67页 |
·影响面源污染物输出的主要因素 | 第67-71页 |
4 讨论 | 第71-80页 |
·飒马场流域植物群落结构变化规律及原因 | 第71-72页 |
·飒马场流域植物群落土壤源强变化规律及原因 | 第72-75页 |
·飒马场流域降雨的再分配及其原因探讨 | 第75-77页 |
·飒马场流域影响面源污染物输出主要因素的探讨 | 第77-80页 |
5 结论及建议 | 第80-8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2-88页 |
致谢 | 第88-89页 |
附录 | 第8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