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录 | 第1-5页 |
图表 | 第5-6页 |
中文摘要 | 第6-8页 |
英文摘要 | 第8-10页 |
引言 | 第10-25页 |
(一) HIV的分子生物学特征 | 第11-17页 |
(二) HIV主要的致病机制 | 第17页 |
(三) 机体对HIV感染的免疫反应 | 第17-19页 |
(四) HIV广谱中和抗体研究现状及意义 | 第19-25页 |
实验材料与方法 | 第25-42页 |
(一) 主要试剂与实验材料 | 第25-30页 |
(二) 主要仪器设备 | 第30-31页 |
(三) 实验方法 | 第31-42页 |
1. Fab形式抗体A16的表达及纯化 | 第31-32页 |
2. ELISA检测A16交叉反应活性 | 第32-33页 |
3. A16与去构象HIV-1 gp120的结合反应(gp120 reduction ELISA) | 第33页 |
4. 竞争ELISA(Competition ELISA) | 第33-34页 |
5. HIV-1假病毒的制备 | 第34-35页 |
6. 基于HIV-1假病毒的中和实验 | 第35页 |
7. 噬菌体表面展示肽库筛选A16所识别的模拟肽 | 第35-38页 |
8. 预测A16所识别的表位 | 第38-39页 |
9. 点突变分析对预测的A16结合位点进行验证 | 第39-41页 |
10. A16所识别表位的结构展示及分析 | 第41-42页 |
实验结果 | 第42-59页 |
(一) Fab形式抗体A16的亲和纯化 | 第42页 |
(二) 抗体A16反应活性的鉴定 | 第42-44页 |
(三) 抗体A16具有广谱的中和活性 | 第44-45页 |
(四) 抗体A16识别位于gp120上的CD4结合区域的构象表位 | 第45-49页 |
(五) 抗体A16、b12、VRC01对中国HIV-1主要流行毒株中和活性的比较 | 第49页 |
(六) 对抗体A16所识别的表位进行鉴定 | 第49-55页 |
(七) A16表位与抗体b12及VRC01表位的比较 | 第55-57页 |
(八) 抗体A16可变区(V区)基因序列分析结果 | 第57-59页 |
结果分析与讨论 | 第59-66页 |
小结 | 第66-6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7-78页 |
综述 | 第78-8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3-89页 |
附录 | 第89-91页 |
致谢 | 第91-9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