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煤浆快速热解过程及热解焦气化特性研究
| 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9页 |
| 第1章 前言 | 第9-11页 |
| ·研究背景 | 第9-10页 |
| ·研究内容 | 第10-11页 |
| 第2章 文献综述 | 第11-24页 |
| ·煤气化的发展概述 | 第11-12页 |
| ·煤气化机理以及主要气化反应 | 第12-13页 |
| ·水煤浆的发展概述 | 第13-18页 |
| ·水煤浆的基本特征 | 第13-14页 |
| ·水煤浆成浆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 | 第14-16页 |
| ·水煤浆的快速热解 | 第16-18页 |
| ·煤的快速热解研究的方法 | 第18-19页 |
| ·滴管炉反应器 | 第18页 |
| ·金属丝网反应器 | 第18-19页 |
| ·居里点反应器 | 第19页 |
| ·煤气化特性的影响因素 | 第19-22页 |
| ·煤阶 | 第19页 |
| ·制焦条件的影响 | 第19-20页 |
| ·气化压力的影响 | 第20-21页 |
| ·气化剂种类的影响 | 第21页 |
| ·气化温度的影响 | 第21-22页 |
| ·煤气化反应动力学模型 | 第22-24页 |
| 第3章 水煤浆快速热解的研究 | 第24-41页 |
| ·引言 | 第24页 |
| ·实验部分 | 第24-28页 |
| ·实验样品及实验条件 | 第24页 |
| ·实验装置 | 第24-27页 |
| ·分析方法 | 第27-28页 |
| ·水煤浆的快速热解分析 | 第28-30页 |
| ·快速热解焦产率的对比分析 | 第28-29页 |
| ·焦-C产率的对比分析 | 第29-30页 |
| ·快速热解焦结构的分析 | 第30-35页 |
| ·快速热解焦比表面积的分析 | 第35-37页 |
| ·快速热解焦气化活性对比 | 第37-39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39-41页 |
| 第4章 煤焦的表面结构分析及分形特性研究 | 第41-56页 |
| ·引言 | 第41-42页 |
| ·实验部分 | 第42页 |
| ·实验煤样 | 第42页 |
| ·N_2吸附分析实验 | 第42页 |
| ·SEM分析实验 | 第42页 |
| ·N_2测量结果分析 | 第42-47页 |
| ·煤焦孔结构分析 | 第42-43页 |
| ·煤粉与水煤浆热解焦吸附脱附等温线 | 第43-47页 |
| ·孔径分布的分析 | 第47-49页 |
| ·褐煤热解焦孔径分布的对比分析 | 第47-48页 |
| ·烟煤热解焦孔径分布的对比分析 | 第48-49页 |
| ·分形特征的分析 | 第49-53页 |
| ·快速热解焦分形维数的计算 | 第49-51页 |
| ·揭煤热解焦分形维数的对比 | 第51页 |
| ·烟煤热解焦分形维数的对比 | 第51-52页 |
| ·褐煤水煤浆与烟煤水煤浆热解焦分形维数的对比 | 第52-53页 |
| ·SEM照片分析 | 第53-55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55-56页 |
| 第5章 气化动力学分析 | 第56-65页 |
| ·气化数据的模型拟合 | 第56-60页 |
| ·烟煤热解焦气化反应曲线拟合 | 第56-58页 |
| ·褐煤热解焦气化反应曲线拟合 | 第58-60页 |
| ·动力学参数的求取 | 第60-64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64-65页 |
| 第6章 结论 | 第65-66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6-71页 |
| 致谢 | 第7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