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9页 |
ABSTRACT | 第9-13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3-21页 |
·论文研究背景 | 第13页 |
·论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13-14页 |
·研究目的 | 第13-14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4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4-19页 |
·港口物流竞争力研究 | 第14-16页 |
·港口物流的竞合理论研究 | 第16-18页 |
·港口物流的发展与优化 | 第18-19页 |
·论文研究方法 | 第19页 |
·论文研究框架 | 第19-20页 |
·论文的创新之处 | 第20-21页 |
第二章 港口物流和港口物流竞争力概述 | 第21-27页 |
·港口物流概述 | 第21-22页 |
·港口物流含义、特点 | 第21页 |
·港口物流的功能、作用 | 第21页 |
·港口物流两大主流发展趋势 | 第21-22页 |
·具备竞争力的港口物流发展模式 | 第22页 |
·港口物流竞争力概述 | 第22-25页 |
·一般竞争力内涵、定义 | 第22-23页 |
·港口物流竞争力 | 第23-25页 |
·港口物流竞争力的政策体制分析 | 第25-26页 |
·港口物流竞争力的政策分析 | 第25页 |
·港口物流竞争力的体制分析 | 第25页 |
·政策与体制环境变化对港口物流竞争力的影响 | 第25-26页 |
·强港—集装箱港口物流竞争力的最终体现 | 第26-27页 |
第三章 国际贸易与港口物流相互关系理论分析 | 第27-31页 |
·国际贸易理论基础 | 第27-28页 |
·主流国际贸易理论 | 第27-28页 |
·国际贸易中的交易成本和物流成本 | 第28页 |
·国际贸易与港口物流竞争力相互作用机理分析 | 第28-31页 |
·有竞争力的港口物流助推国际贸易的发展 | 第28-29页 |
·有效的国际贸易促进港口物流竞争力的提升 | 第29-31页 |
第四章 舟山港口物流竞争力现状及环境分析 | 第31-39页 |
·舟山港及舟山港口物流概况 | 第31-32页 |
·舟山港概况 | 第31页 |
·舟山港口物流概况 | 第31-32页 |
·舟山港口物流竞争力发展的现实基础 | 第32-34页 |
·物流基础设施条件不断完善 | 第32-33页 |
·物流业规模不断增长 | 第33页 |
·港口物流市场主体不断壮大 | 第33页 |
·配套服务发展态势良好 | 第33-34页 |
·舟山物流需求所体现的港口物流竞争力发展潜力分析 | 第34-35页 |
·工业发展引致的物流需求分析 | 第34页 |
·产业集聚引致的物流需求分析 | 第34页 |
·商贸流通业发展引致的物流需求分析 | 第34-35页 |
·区域间货物中转引致的物流需求分析 | 第35页 |
·其他潜在的物流需求分析 | 第35页 |
·舟山港口物流竞争力的发展环境分析 | 第35-38页 |
·外部环境分析 | 第35-36页 |
·内部环境分析 | 第36-38页 |
·增强舟山港口物流竞争力的意义 | 第38-39页 |
·是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| 第38页 |
·是贯彻“港航强省”战略的必然选择 | 第38页 |
·是做大做强海洋经济的有效途径 | 第38页 |
·是建设“三位一体”港航物流服务体系的体现 | 第38-39页 |
第五章 舟山港与境内外主要港口竞争力对比分析——以上海港、新加坡港为例 | 第39-46页 |
·上海港、舟山港、新加坡港现状介绍 | 第39-40页 |
·舟山港、新加坡港、上海港的竞争优势对比分析 | 第40-42页 |
·上海港、新加坡港、舟山港竞争劣势对比分析 | 第42-44页 |
·舟山港与上海港竞合分析 | 第44页 |
·舟山港和新加坡港的对比分析 | 第44-46页 |
第六章 进一步提升舟山港口物流竞争力的若干建议 | 第46-51页 |
·加大对舟山对外开放的政策支持 | 第46页 |
·加大对舟山港口物流资源的开发力度 | 第46-47页 |
·加大财政金融方面的政策支持与创新 | 第47页 |
·加大对舟山港口物流发展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服务 | 第47页 |
·加强对港口物流市场主体引进与培育 | 第47页 |
·引进国内外大型物流企业 | 第47页 |
·培育舟山市本地的物流企业集团 | 第47页 |
·加快推进“三位一体”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建设 | 第47-48页 |
·进一步优化舟山通关环境 | 第48页 |
·大力建设大宗商品储运中转加工交易中心 | 第48-49页 |
·加强物流技术创新和人才引进 | 第49-51页 |
结论 | 第51-5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3-56页 |
致谢 | 第56-57页 |
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| 第5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