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电工技术论文--独立电源技术(直接发电)论文--蓄电池论文

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3V2(PO43的合成与性能研究

摘要第1-6页
Abstract第6-8页
目录第8-11页
第一章 绪论第11-45页
   ·二次锂离子电池的构成和工作原理第11-13页
   ·国内外主要正极材料研究概况第13-14页
   ·钒系磷酸盐正极材料研究概况第14-33页
     ·Li_3V_2(PO_4)_3简介第14-28页
     ·LiVPO_4F材料简介第28-31页
     ·LiOVPO_4材料简介第31-32页
     ·其他磷酸钒盐第32-33页
   ·选题依据第33页
   ·主要研究内容第33-34页
 参考文献第34-45页
第二章 水合肼还原法制备纯相Li_3V_2(PO_4)_3及其性能第45-61页
   ·引言第45-46页
   ·实验部分第46-48页
     ·化学试剂第46页
     ·样品制备第46-47页
     ·样品的表征和电化学性能测试第47-48页
   ·结果与讨论第48-56页
     ·热分析第48-49页
     ·X-射线粉末衍射(XRD)分析第49-50页
     ·不同表面活性剂制备的样品的形貌比较第50-52页
     ·激光粒度分布分析和振实密度第52-53页
     ·充放电性质第53-56页
   ·水合胼还原法制备LiVPO_4F第56-58页
     ·样品制备第56页
     ·样品表征第56-58页
     ·样品电化学性能第58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58-59页
 参考文献第59-61页
第三章 利用不同碳源流变相法制备Li_3V_2(PO_4)_3/C及其性能第61-75页
   ·引言第61-62页
   ·实验部分第62-64页
     ·化学试剂第62页
     ·样品制备第62-63页
     ·样品的表征和电化学性能测试第63-64页
   ·结果与讨论第64-71页
     ·X-射线粉末衍射(XRD)分析第64-65页
     ·不同碳制备的样品的形貌比较第65-67页
     ·激光粒度分布分析第67-69页
     ·充放电性质第69-71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71-72页
 参考文献第72-75页
第四章 改进溶液法合成Li_3V_2(PO_4)_3/C及其性能第75-94页
   ·引言第75-76页
   ·实验部分第76-78页
     ·原料和试剂第76页
     ·材料的合成第76-77页
     ·仪器和方法第77-78页
   ·结果与讨论第78-91页
     ·前驱物热分析第78-79页
     ·合成方法、合成条件对材料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第79-85页
     ·优化条件的材料表面形貌分析和粒度分析第85-87页
     ·优化条件的材料电化学性能第87-91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91-92页
 参考文献第92-94页
第五章 溶胶-凝胶法合成Li_3V_2(PO_4)_3/C及Ti离子掺杂对其的影响第94-109页
   ·引言第94-95页
   ·实验部分第95-96页
     ·化学试剂第95页
     ·样品制备第95页
     ·样品的表征和电化学性能测试第95-96页
   ·结果与讨论第96-106页
     ·X-射线粉末衍射(XRD)分析第96-98页
     ·样品的形貌和粒度第98-101页
     ·电化学性能第101-106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106-107页
 参考文献第107-109页
总结与展望第109-110页
博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10-111页
致谢第111-112页

论文共11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钛酸盐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能研究
下一篇:基于链表的配电网供电中断型故障诊断方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