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9页 |
1 文献综述 | 第9-17页 |
·莱氏野村菌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| 第9-16页 |
·莱氏野村菌的生物学特性 | 第9-10页 |
·莱氏野村发酵生产的研究现状 | 第10-12页 |
·莱氏野村菌的致病性研究 | 第12-15页 |
·莱氏野村菌的应用 | 第15-16页 |
·总结与展望 | 第16-17页 |
2 莱氏野村菌液体发酵工艺的研究 | 第17-21页 |
·引言 | 第17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17-18页 |
·供试菌株 | 第17页 |
·培养基 | 第17-18页 |
·分生孢子悬浮液的制备 | 第18页 |
·莱氏野村菌在 SMY 培养液中的生长状况观察 | 第18页 |
·低温刺激对液体培养莱氏野村菌形态及产孢子类型的影响 | 第18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18-21页 |
·NrO3、NrO9 在液体培养中的形态观察 | 第18-20页 |
·低温刺激对液体培养莱氏野村菌形态及产孢子类型的观察 | 第20-21页 |
3 莱氏野村菌固体发酵工艺的研究 | 第21-26页 |
·引言 | 第21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21-23页 |
·供试菌株 | 第21页 |
·莱氏野村菌在几种农产品培养基的产孢量测定 | 第21-22页 |
·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氮源对莱氏野村菌产孢量的影响 | 第22页 |
·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碳源对莱氏野村菌产孢量的影响 | 第22页 |
·莱氏野村菌固体培养工艺的初步研究 | 第22-23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23-26页 |
·莱氏野村菌在 5 种农产品培养基的产孢量的测定结果 | 第23页 |
·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氮源对莱氏野村菌产孢量的影响 | 第23-24页 |
·在棉籽粉 6%+酵母粉 2%中加入 5 种碳源对莱氏野村菌产孢量影响 | 第24-25页 |
·莱氏野村菌固体浅盘培养与薄层涂布培养的测定结果 | 第25-26页 |
4 莱氏野村菌对几种夜蛾科害虫的室内毒力测定 | 第26-33页 |
·引言 | 第26-27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27-28页 |
·供试菌株 | 第27页 |
·孢子粉的制备 | 第27页 |
·供试昆虫 | 第27页 |
·生物测定 | 第27-28页 |
·数据分析 | 第28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28-33页 |
·孢子分布与剂量 | 第28-29页 |
·不同菌株的致病力分析 | 第29-31页 |
·时间-剂量-死亡模型 | 第31-33页 |
5 莱氏野村菌田间应用初步研究 | 第33-39页 |
·引言 | 第33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33-34页 |
·供试生防药剂 | 第33页 |
·供试作物 | 第33页 |
·防治对象 | 第33页 |
·试验方法 | 第33-34页 |
·试验设计 | 第33-34页 |
·试验田基本状况 | 第34页 |
·试验处理方法 | 第34页 |
·田间药效的调查 | 第34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34-39页 |
·田间试验期间天气情况 | 第34页 |
·白菜不同部位孢子附着量的测定结果 | 第34-36页 |
·莱氏野村菌 Nr15 菌株对斜纹夜蛾的田间防治效果 | 第36-39页 |
6 结论与讨论 | 第39-42页 |
·莱氏野村菌液体发酵的研究 | 第39页 |
·莱氏野村菌固体发酵工艺的研究 | 第39-40页 |
·莱氏野村菌毒力菌株的选择 | 第40页 |
·莱氏野村菌田间应用的研究 | 第40-4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2-47页 |
致谢 | 第47-48页 |
作者简介 | 第48页 |
在读期间投稿的学术论文 | 第4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