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1页 |
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| 第11-30页 |
·聚硅烷的合成途径 | 第12-17页 |
·Wurtz还原-偶合法 | 第12-16页 |
·含功能官能团单体的Wurtz共聚法 | 第12-14页 |
·聚硅烷主链官能团修饰法 | 第14-16页 |
·催化脱氢偶合法 | 第16-17页 |
·开环聚合和掩蔽二硅烯聚合 | 第17页 |
·超声波聚合法 | 第17页 |
·聚硅烷的性质 | 第17-25页 |
·聚硅烷的共轭性 | 第17-18页 |
·紫外吸收 | 第18-19页 |
·光致发光 | 第19-21页 |
·电致发光 | 第21-23页 |
·电导 | 第23-24页 |
·光导 | 第24-25页 |
·POSS改性光电材料的研究进展 | 第25-28页 |
·本论文的选题目的及意义 | 第28-30页 |
第二部分 实验部分 | 第30-35页 |
·实验原料及处理 | 第30-31页 |
·单乙烯基倍半硅氧烷的合成 | 第31页 |
·含氯倍半硅氧烷的合成 | 第31-32页 |
·β-乙基甲基二氯七丙基倍半硅氧烷的合成 | 第31页 |
·八β-乙基甲基二氯倍半硅氧烷的合成 | 第31-32页 |
·含POSS官能团聚硅烷的合成 | 第32-34页 |
·POSS为侧基线性聚硅烷的合成 | 第32-33页 |
·POSS为侧基聚硅烷的合成La(单体摩尔比1:3) | 第32页 |
·POSS为侧基聚硅烷的合成Lb(单体摩尔比1:7) | 第32页 |
·POSS为侧基聚硅烷的合成Lc(单体摩尔比1:15) | 第32页 |
·POSS为侧基聚硅烷的合成Ld(单体摩尔比1:30) | 第32-33页 |
·POSS为核枝状(星形)聚硅烷的合成 | 第33-34页 |
·支链为聚甲基苯基硅烷为支链枝状(星形)聚硅烷的合成 | 第33页 |
·支链为聚甲基苯基-二苯基硅烷为支链枝状(星形)聚硅烷的合成 | 第33-34页 |
·表征部分 | 第34-35页 |
·结构表征 | 第34页 |
·红外光谱 | 第34页 |
·~1H-NMR谱 | 第34页 |
·分子量的测定 | 第34页 |
·X—射线衍射 | 第34页 |
·性能分析 | 第34-35页 |
·紫外光谱分析 | 第34页 |
·荧光光谱分析 | 第34页 |
·热失重分析 | 第34-35页 |
第三部分 结果与讨论 | 第35-58页 |
·结构表征 | 第35-46页 |
·单乙烯基七丙基倍半硅氧烷的结构表征 | 第35-36页 |
·产物的红外光谱 | 第35-36页 |
·产物的~1H-NMR谱 | 第36页 |
·β-乙基甲基二氯七丙基倍半硅氧烷的合成 | 第36-38页 |
·产物的红外光谱 | 第36-37页 |
·产物的~1H-NMR谱 | 第37-38页 |
·POSS为侧基线形聚硅烷的合成 | 第38-40页 |
·产物La—Ld的红外光谱 | 第38-39页 |
·产物La—Ld的~1H-NMR谱 | 第39-40页 |
·八β-乙基二氯倍半硅氧烷的合成 | 第40-41页 |
·产物的红外光谱图 | 第40-41页 |
·产物的~1H-NMR图 | 第41页 |
·POSS为核星形聚硅烷的合成 | 第41-43页 |
·线形聚硅烷L1和枝状(星形)聚硅烷B1的红外光谱图 | 第41-42页 |
·线形聚硅烷L1和枝状(星形)聚硅烷B1的~1H-NMR谱图 | 第42-43页 |
·线形聚硅烷L2和枝状(星形)聚硅烷B2的红外光谱图 | 第43页 |
·分子量的测定 | 第43-46页 |
·形态表征 | 第46-47页 |
·聚硅烷的聚集态结构的分析 | 第46-47页 |
·性能表征 | 第47-58页 |
·紫外光谱 | 第48-53页 |
·荧光光谱 | 第53-55页 |
·热失重分析 | 第55-58页 |
第四部分 结论 | 第58-6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0-69页 |
硕士期间发表(在投)的文章 | 第69-70页 |
致谢 | 第7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