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7页 |
| 致谢 | 第7-12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12-19页 |
| ·物联网的概念 | 第12页 |
| ·物联网的发展 | 第12-15页 |
| ·射频识别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 | 第15-16页 |
| ·射频识别技术的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 | 第16-17页 |
| ·本文的目的及意义 | 第17页 |
| ·本文研究内容 | 第17-19页 |
| 第二章 RFID 系统基础 | 第19-26页 |
| ·RFID 系统的结构 | 第19-23页 |
| ·标签 | 第19-20页 |
| ·读写器 | 第20-22页 |
| ·天线 | 第22页 |
| ·中间件 | 第22-23页 |
| ·RFID 系统的工作原理 | 第23页 |
| ·RFID 系统的分类 | 第23-25页 |
| ·根据工作频率分类 | 第23-24页 |
| ·根据数据载体分类 | 第24页 |
| ·根据工作方式分类 | 第24页 |
| ·根据耦合类型分类 | 第24页 |
| ·其他分类方式 | 第24-25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25-26页 |
| 第三章 射频识别系统的标准协议 | 第26-36页 |
| ·RFID 标准简介 | 第26-27页 |
| ·RFID 标准划分 | 第26页 |
| ·RFID 标准化组织 | 第26-27页 |
| ·ISO/IEC 标准 | 第27-34页 |
| ·ISO/IEC 标准架构 | 第27-28页 |
| ·ISO/IEC 18000-6 标准分析 | 第28页 |
| ·ISO/IEC 18000-6 Type-A 协议 | 第28-31页 |
| ·ISO/IEC 18000-6 Type-B 协议 | 第31-32页 |
| ·ISO/IEC 18000-6 Type-C 协议 | 第32-33页 |
| ·几种协议间的比较 | 第33-34页 |
| ·EPC Global 标准 | 第34-35页 |
| ·EPC Global 标准体系框架 | 第34-35页 |
| ·EPC 编码 | 第35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35-36页 |
| 第四章 读写器基带编解码模块设计及功能仿真 | 第36-48页 |
| ·读写器系统功能设计 | 第36-37页 |
| ·读写器系统框图 | 第36-37页 |
| ·读写器工作流程设计 | 第37页 |
| ·基带编解码模块设计 | 第37-38页 |
| ·发送链路基带编码模块设计 | 第38-42页 |
| ·CRC16 计算模块 | 第38-40页 |
| ·PIE 编码模块 | 第40-42页 |
| ·接收链路基带解码模块设计 | 第42-47页 |
| ·CRC 校验模块 | 第42-43页 |
| ·FM0 解码模块 | 第43-47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7-48页 |
| 第五章 防碰撞算法分析 | 第48-62页 |
| ·数据传输的工作方式 | 第48-50页 |
| ·无线电广播方式 | 第48页 |
| ·多路存取方式 | 第48-50页 |
| ·ALOHA 算法 | 第50-53页 |
| ·纯 ALOHA 算法 | 第51-52页 |
| ·时隙 ALOHA 算法 | 第52-53页 |
| ·动态时隙 ALOHA 算法 | 第53页 |
| ·二进制搜索算法 | 第53-58页 |
| ·基本二进制搜索算法 | 第54-56页 |
| ·后退式二进制搜索算法 | 第56-58页 |
| ·一种改进的后退式二进制搜索算法 | 第58-61页 |
| ·改进算法 | 第58-59页 |
| ·算法实现 | 第59-60页 |
| ·算法性能分析 | 第60-61页 |
| ·结论 | 第61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61-62页 |
|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62-63页 |
| ·本文主要工作 | 第62页 |
| ·下一步工作的展望 | 第62-63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3-66页 |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66-6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