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20页 |
1 导论 | 第20-37页 |
·研究的背景 | 第20-26页 |
·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已成为我国经济高增长过程中不争的事实 | 第20-22页 |
·我国各级教育发展迅速,义务教育全面普及,高等教育迅猛扩张 | 第22-26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26-27页 |
·理论意义 | 第26-27页 |
·实践意义 | 第27页 |
·本文研究内容、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 | 第27-33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28-29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29-31页 |
·研究思路 | 第31-33页 |
·论文结构安排 | 第33-35页 |
·创新和不足 | 第35-37页 |
2 相关概念界定、理论基础与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37-67页 |
·相关概念界定 | 第37-42页 |
·能力和能力偏误 | 第37-39页 |
·教育与教育溢价 | 第39-40页 |
·工资收入和工资收入差距 | 第40-42页 |
·理论基础 | 第42-49页 |
·教育与工资决定的基本人力资本模型 | 第42-44页 |
·教育内部收益率模型 | 第44-45页 |
·明瑟收益率模型 | 第45-46页 |
·遗漏能力偏误 | 第46-47页 |
·基于供给-需求框架教育溢价变动机理分析 | 第47-49页 |
·关于教育溢价估计方法论问题探讨 | 第49-52页 |
·教育的内生性问题 | 第49-51页 |
·教育溢价异质性问题 | 第51页 |
·样本选择偏差 | 第51-52页 |
·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52-67页 |
·关于大学教育溢价研究综述 | 第52-54页 |
·关于高等教育扩张对大学教育溢价影响的文献综述 | 第54-59页 |
·关于技能偏态与大学教育溢价关系研究的文献综述 | 第59-62页 |
·关于农村教育回报的研究综述 | 第62-67页 |
3 高等教育对我国工资收入差距的贡献——基于泰尔指数测算及分解分析 | 第67-100页 |
·收入不平等相关指标述评 | 第68-72页 |
·我国工资不平等长期演变 | 第72-99页 |
·数据说明 | 第72-73页 |
·我国高中以上学历劳动力工资总体结构的统计分析 | 第73-77页 |
·我国工资结构的演变基于不同分组数据的泰尔指数及其分解分析 | 第77-9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99-100页 |
4 基于倾向得分匹配模型对我国城镇大学教育溢价的测度 | 第100-131页 |
·数据来源及变量描述 | 第100-103页 |
·数据来源 | 第100-101页 |
·变量描述 | 第101-103页 |
·估计方法 | 第103-107页 |
·倾向得分匹配估计思想 | 第103-104页 |
·倾向得分匹配估计前提假设 | 第104-106页 |
·倾向得分匹配估计程序 | 第106-107页 |
·变量的确定 | 第107-114页 |
·结果变量 | 第107-108页 |
·处理变量 | 第108页 |
·协变量 | 第108-114页 |
·大学教育溢价实证分析 | 第114-127页 |
·我国城镇大学教育溢价OLS估计结果 | 第114-116页 |
·我国城镇大学教育溢价工具变量估计 | 第116-119页 |
·我国大学教育溢价的PSM估计 | 第119-127页 |
·不同职业类型间大学教育溢价比较分析 | 第127-128页 |
·不同产业间大学教育溢价比较分析 | 第128页 |
·不同劳动力市场大学教育溢价比较 | 第128-12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29-131页 |
5 高等教育扩张对我国大学教育溢价的影响——基于干预-控制框架的实证研究 | 第131-155页 |
·模型方法、数据来源以及变量设定 | 第133-143页 |
·模型方法 | 第133-137页 |
·数据描述及处理 | 第137-138页 |
·变量设定 | 第138-142页 |
·数据的描述性统计 | 第142-143页 |
·大学教育溢价变动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的实证分析 | 第143-152页 |
·基于Probit回归劳动参与选择实证结果 | 第143-144页 |
·矫正样本选择偏差、能力偏误的大学教育溢价变动的DID模型估计 | 第144页 |
·对估计结果的解释 | 第144-146页 |
·大学教育溢价变动基于分位数回归的解析 | 第146-152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52-155页 |
6 技能偏态、大学教育溢价:基于中国样本的实证研究 | 第155-173页 |
·理论模型 | 第156-160页 |
·空间面板模型估计技术 | 第160-162页 |
·空间面板模型介绍 | 第160-161页 |
·空间相关性检验与模型选择 | 第161-162页 |
·空间面板模型的估计 | 第162页 |
·实证分析 | 第162-169页 |
·空间权重矩阵的设定 | 第162-164页 |
·空间计量检验 | 第164-165页 |
·指标选择 | 第165页 |
·我国技能偏态存在性的实证检验 | 第165-169页 |
·技能偏态、大学教育溢价——一个经济学解释 | 第169-170页 |
·如何解释技能偏态与大学生就业难并存 | 第170-17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71-173页 |
7 技能高中还是普通高中?——中国农村学生的教育选择研究 | 第173-194页 |
·模型方法 | 第175-178页 |
·数据描述 | 第178-184页 |
·数据来源 | 第178页 |
·指标选取 | 第178-181页 |
·变量确认 | 第181-183页 |
·变量的统计描述 | 第183-184页 |
·实证结果及分析 | 第184-191页 |
·基于Probit回归劳动参与选择实证结果 | 第184-185页 |
·基于一阶段Heckman两步法工资方程估计结果 | 第185-186页 |
·教育变量内生性的检验 | 第186-188页 |
·基于二阶段Heckman两步法工资方程的估计 | 第188-19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91-194页 |
8 研究结论、政策性建议及未来工作展望 | 第194-200页 |
·研究结论 | 第194-197页 |
·政策性建议 | 第197-199页 |
·未来工作展望 | 第199-200页 |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| 第200-20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202-215页 |
后记 | 第215-21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