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9页 |
目录 | 第9-12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2-27页 |
1. 立题依据 | 第12-13页 |
2. 文献综述 | 第13-24页 |
·常用的重金属废水处理技术 | 第13-14页 |
·生物吸附的研究进展 | 第14页 |
·提高水溶液中生物吸附重金属能力的途径研究 | 第14-17页 |
·预处理方法的研究现状 | 第15页 |
·吸附反应器的研究现状 | 第15-17页 |
·吸附剂解吸再生的研究现状 | 第17页 |
·固定床生物反应器的影响因素 | 第17-20页 |
·流速 | 第18页 |
·床高 | 第18页 |
·溶液的pH值 | 第18-19页 |
·溶液的初始金属浓度 | 第19页 |
·共存离子 | 第19-20页 |
·固定床动态吸附模型 | 第20-23页 |
·ADAMS-BOHART模型 | 第20-21页 |
·WOLBORSKA模型 | 第21-22页 |
·THOMAS模型 | 第22页 |
·YOON—NELSON模型 | 第22-23页 |
·BDST模型 | 第23页 |
·解吸再生的影响因素 | 第23-24页 |
·解吸剂种类的影响 | 第23-24页 |
·解吸时间的影响 | 第24页 |
·解吸剂浓度的影响 | 第24页 |
·其他因素的影响 | 第24页 |
3. 研究内容 | 第24-26页 |
·固定床反应器固定香菇菌柄动态吸附Cd和Pb的实验研究 | 第25页 |
·影响动态吸附的因子研究 | 第25页 |
·数学模型对实验结果的拟合度研究 | 第25页 |
·固定香菇菌柄中Pb~(2+)和Cd~(2+)的解吸实验研究 | 第25页 |
·解吸剂的选择 | 第25页 |
·解吸方案的选择 | 第25页 |
·解吸动力学研究 | 第25页 |
·固定香菇菌柄吸附-解吸附过程中的表面形态特征研究 | 第25-26页 |
4. 技术路线 | 第26-27页 |
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| 第27-32页 |
1 材料 | 第27页 |
2 仪器与试剂 | 第27-29页 |
·仪器 | 第27-28页 |
·试剂 | 第28-29页 |
3 本实验中的化学量以及数据处理 | 第29页 |
4 固定床吸附柱对Cd~(2+)和Pb~(2+)的吸附研究实验 | 第29-30页 |
·吸附剂投加量影响实验 | 第30页 |
·流速影响实验 | 第30页 |
·初始浓度影响实验 | 第30页 |
·共存离子影响实验 | 第30页 |
5 固定香菇菌柄中Cd~(2+)和Pb~(2+)的解吸实验 | 第30-31页 |
·解吸剂选择实验 | 第31页 |
·解吸时间的影响实验 | 第31页 |
·解吸剂浓度的影响实验 | 第31页 |
·解吸对固定香菇菌柄吸附能力的影响实验 | 第31页 |
6 固定香菇菌柄吸附-解吸附Cd和Pb的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 | 第31-32页 |
第三章 结果和讨论 | 第32-55页 |
1 固定床反应器中固定香菇菌柄动态吸附Cd和Pb | 第32-42页 |
·吸附剂投加量对Cd~(2+)和Pb~(2+)吸附的影响 | 第32-34页 |
·吸附剂投加量对Cd~(2+)吸附的影响 | 第32-33页 |
·吸附剂投加量对Pb~(2+)吸附的影响 | 第33-34页 |
·流速对Cd~(2+)和Pb~(2+)吸附的影响 | 第34-36页 |
·流速对Cd~(2+)吸附的影响 | 第34-35页 |
·流速对Pb~(2+)吸附的影响 | 第35-36页 |
·初始Cd~(2+)和Pb~(2+)浓度对Cd~(2+)和Pb~(2+)吸附的影响 | 第36-39页 |
·不同初始Cd~(2+)浓度对吸附的影响 | 第37-38页 |
·不同初始Pb~(2+)浓度对吸附的影响 | 第38-39页 |
·共存离子对Cd~(2+)和Pb~(2+)吸附的影响 | 第39-41页 |
·Pb~(2+)离了的存在对吸附Cd~(2+)的影响 | 第39-40页 |
·Cd~(2+)离子的存在对吸附Pb~(2+)的影响 | 第40-41页 |
·小结 | 第41-42页 |
2. 动态吸附模型研究 | 第42-45页 |
·THOMAS模型 | 第42-44页 |
·BDST模型 | 第44-45页 |
·小结 | 第45页 |
3 解吸实验 | 第45-52页 |
·解吸剂的选择 | 第46-47页 |
·解吸时间的影响及动力学分析 | 第47-50页 |
·解吸时间的影响 | 第47-49页 |
·解吸动力学分析 | 第49-50页 |
·解吸剂浓度的影响 | 第50-51页 |
·解吸对固定香菇菌柄吸附能力的影响 | 第51-52页 |
·小结 | 第52页 |
4. 固定香菇菌柄吸附-解吸附Cd和Pb的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 | 第52-55页 |
·电镜分析 | 第52-53页 |
·能谱分析 | 第53-54页 |
·小结 | 第54-55页 |
第四章 主要结论及研究展望 | 第55-57页 |
1 主要结论 | 第55-56页 |
2 研究展望 | 第56-5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7-62页 |
致谢 | 第62-63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63-64页 |
附表 | 第64-7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