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学论文--中国文学论文--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--古代文学(~1840年)论文

《世说新语》在中国古代的传播和接受

中文摘要第1-4页
Abstract第4-7页
绪论第7-10页
 第一节 论文选题意义第7页
 第二节 论文选题的国内外研究概况第7-9页
 第三节 论文研究方法及学术目标第9-10页
第一章《世说新语》的诞生第10-24页
 第一节 人物品评风行的魏晋时代第10-14页
  一、人物品评的由来及演变第10-12页
  二、人物品评与《世说新语》第12-14页
 第二节《世说新语》的写作特色第14-24页
  一、《世说新语》文体考辨第14-16页
  二、《世说新语》的思想倾向和审美特征第16-21页
  三、《世说新语》的语言艺术第21-24页
第二章《世说新语》在各代的传播和接受第24-48页
 第一节《世说新语》在唐朝以前的接受第24-29页
  一、典赡浩博的孝标注第24-26页
  二、《殷芸小说》和《高僧传》第26-29页
 第二节《世说新语》在唐宋的传播和接受第29-37页
  一、《晋书》对《世说新语》的采用第29-31页
  二、唐宋《世说新语》的续仿之作第31-33页
  三、唐宋文人诗文对《世说新语》的征引第33-35页
  四、汪藻的《世说叙录》及刘辰翁的评点第35-37页
 第三节《世说新语》在元代的改编和传播第37-41页
 第四节《世说新语》在明清的传播和接受第41-48页
  一、明清时期《世说新语》的改编剧第41-44页
  二、明清时期《世说新语》的评点和续仿第44-48页
第三章《世说新语》接受主体和接受类型的简析第48-55页
 第一节《世说新语》接受主体的分析第48-51页
 第二节《世说新语》在各代的接受特点和接受类型第51-53页
 第三节《世说新语》传播接受的当代意义第53-55页
参考文献第55-58页
个人简历第58-59页
后记第59页

论文共5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海外旅行与中国近代知识分子文化心理的塑形--以王韬、郭嵩焘、梁启超的旅外游记为例
下一篇:谢灵运辞赋研究